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小学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新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小学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新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纸笔测验,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临近期末,总要进行一些测验以查漏补缺。每次测验后,如何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最佳路径,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正实现查漏补缺之效。

一、先思,启动对话的源头

每次测验完毕,教师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马上进行试卷讲评。讲评的方式往往是传统的讲解与灌输。教师一般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苦口婆心地把学生测验时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注意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唯恐学生记不住。学生则乖乖听话、默默受训,机械进行识记。学生究竟有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没有认真听取教师分析问题的内在需要,有没有紧跟教师的讲解进行有效的思维?教师都不太关心,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平等地关注学生此时的心理。教师通常理想化地认为,当我详细地讲解结束,学生也都会了,懂了。然而结果常常令自己失望。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教育是一个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对话的方式仍然是值得尝试的讲评方式。教师应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平等沟通的氛围,研究学生此时的学习心理,引导师生对话的话题。这里的话题,最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对话才算真正开始,思维也才可能展开和深入。

其实,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可以不急于讲解觉得应该要讲的内容,而可以引导学生先与自己的测验卷进行对话。当批改好的试卷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一般让学生先看测验卷,分析哪些是粗心大意错的,哪些是老师不讲就已经会的,哪些是真正还没懂的,自己心里有个数。先试试订正,看能否经过一番努力独立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真正产生困惑:“我不明白的地方到底在哪?”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卷入“试卷讲评”的愿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后议,成全对话的渴望

自我对话是课堂对话的一个方面,但课堂对话重要的还是人和人的对话,因为本原意义上的教育就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心和心的沟通。当“我”在解决问题的现场,学生便多了主动讨论、交流、寻求帮助的热情。此时的交流,成全了基于主体需要的小组对话的渴望。因为“我”有强烈的解决困惑的愿望,所以“我”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来自同伴的帮助,是学生最容易获取和认同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先思的基础上,我们注意让学生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里寻求帮助,请组内的同伴给自己说说思路。这时,教师要督促学生多问、善问,把自己的困惑清楚地表达出来。为了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发问,我让学生设想:“假如老师在讲解问题时,你有不明白的地方,你会马上提问吗?”学生们笑而答:“一般不会,也不太可能。”“是的,一般来说是顺着老师的思路下去,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困惑处拿来解决的。在大班额的情况下,老师无法也不可能面对每个同学思维的差异。而小组里的几个伙伴有着深厚的友谊,大家完全平等,可以互相帮助,对你的困惑更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辅导,这种机会是多难得呀,所以一定要多问,问个明明白白、水落石出。”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之间在说惑解惑的过程中也就少了几分拘束,多了真实面对问题的坦然。在自由热烈的讨论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学习者在知识背景、经验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认知方式和精神活动方式的多元化本身就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试卷讲评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讨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再认识,修正自己的观念,超越先前的认识,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重新建构。

三、再引,开掘对话的深度

学生毕竟是学生,其知识和经验毕竟有限,教师引导的职责更显重要。教师的“权威”不是靠角色分工或制度力量强加的,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的。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把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由教进行讲解。另外,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共性的错误再次抛出问题。学生已有了小组交流所得的一些方法、策略和经验,他们很想“现学现卖”,此时回答问题的欲望是强烈的。即使有学生依然表达不清,但其他学生会敏锐地捕捉其思维过程中的漏洞,及时加以纠正或补充。因为此时他们作为主体正在现场,思维的闸门早已开启。可见,激起学生“人在现场”的学习热情是多么的重要。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不应是教师强硬灌输,而应在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唤醒状态下的积极主动地建构。

当然,此时的“再引”,教师不是就题论题,而应跳出一道题、一类题的视野,重在以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纲挈领的启发,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疏理,感悟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认知模块的建构,让知识主动地“生长”起来。

同时,“再引”也指向于解决问题策略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因为老问题的解法往往不能满足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人们经常会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应用,所以需要培养学生面对新问题能主动使用策略进行探索的意识。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诸多策略对问题进行尝试,如对新问题作些假设、预测,用估一估、画一画、排一排等方法,也许能够打开思路,启发思维,找到解法。这样的策略意识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得多。

总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日益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试卷讲评课堂的变革,正是基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充分发挥对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实现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与变革,更大限度地认同:学生的学习是不断进行对话与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在“悟”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的过程,是一步步逼近正确结论的过程。对话,是引导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