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相血培养瓶进行血液及无菌体液培养的结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相血培养瓶进行血液及无菌体液培养的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血培养和无菌体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这种检验方式能够检测出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并验证病原菌的种类,对于败血症和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以往的单瓶血培养方式,双相血培养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率,提升血液检测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血培养无菌体液培养双相血培养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6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37-01

1血培养检测的临床诊疗基础

血液和无菌体液培养是指将离体血液标本或者体液标本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并通过控制环境要素和营养供给促进标本中细菌生长繁殖,在对细菌类型进行辨别的基础上判断患者感染状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运用血培养技术不但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通过血培养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微生物检测报告,从而提出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方案,防止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导致的菌群失调或者病原菌耐药性生长[1]。

此外通过血培养和药敏试验还能够检测出菌血症患者对于哪种抗生素更为敏感,从而提升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用药盲目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药物浪费和治疗实效[2]。

2双相血培养瓶检测优势

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培养污染率和增加细菌捕捉机会是提高血培养标本阳性率,快速精确地提供病原学报告的关键。传统的单瓶血培养在控制污染率和细菌捕捉机会这两个要素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成为限制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3]。

人体血液中的细菌并不会呈现出均匀的分布状态,采用单瓶血培养方式仅仅能够对患者身体的单一部位采集血样,这样很容易造成阳性率低的现象,此外,人体血液细菌不同时间分布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单一时间进行血培养检测很难反应患者过程性细菌感染状况。综合来讲,单瓶血培养血样采集方式大大减少了细菌捕捉机会,降低了结果的可靠性。

双相血培养方式需要同时采集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静脉血液(特殊情况采集动脉血),增加了血流感染机会的捕获能力,并且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采集血量和血培养阳性率在一定范围内(2~30ml)具有正相关关系,使用双相血培养方式一次培养血量能够达到30毫升,大大提升了检测阳性率。

国内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单瓶学培养面临的另一个技术难点是污染率高,尤其是在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时,很难判定是血液感染还是环境污染,对于疾病检测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相关医学实验得出的数据显示,在控制好培养条件的前提下,双相血培养的真阳性率通常维持在12.6%左右,而单相血培养的真阳性率为7.1%,两项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检测方面,双相血培养的污染率2.2%,单瓶血培养污染率为9.1%,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4],显示出双相血培养检测方式在控制污染率方面效果显著。

使用双相血培养瓶能够准确判断葡萄球菌的来源。可以采用双瓶双侧培养方式,观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在单瓶生长还是在多瓶生长就能够排除污染。环境污染导致的假阳性一般只会出现在单一的阳性瓶中,基本不可能多瓶同时出现。而观察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重复检出,则可以认定是病原体。

3双相血培养瓶采血指证和注意事项

临床上应用血培养检测方法要严格观察患者的采血指证,这样可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当患者出现以下指证时并且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可以进行血培养检测:发热或者低温、寒战、血液分析包细胞数量增多(大于等于10×109/L)、血小板水平下降、皮肤黏膜出血、多器官衰竭等。

双相血培养瓶检测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瓶血培养,在应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有些菌血症疾病具有间歇性特征,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患者血液中,给血液培养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还有一部分患者在采集血样前经过一定时间的抗生素治疗,细菌可能暂时被抑制,使培养的阳性率下降,不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感染情况。

4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双相血培养瓶对血液和无菌体液进行培养能够综合提升细菌捕捉机会,降低污染率,从而达到全面客观反映患者血液细菌感染情况的目的。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还应注意特殊情况下只能采集单份血样、间歇性菌血症、抗生素使用后采集血样以及厌氧菌培养等状况下的注意事项和检测技巧,通过不断改进血培养方案达到为临床诊治提供病原学依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LSI.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Approved guideline.CLSI document M47-A[S].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07

[2]Riley JA,Heiter BJ,parison of recovery of blood culture isolates from two BacT/ALERT FAN aerobic blood culture bottles with recovery from one FAN aerobic bottle and one FAN anaerobic bottle[J].J Clin Microbiol,2003,41(01):213-217

[3]尤涛,康炜.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对比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01):107-112

[4]赵旺胜利,王钰,文怡等.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2(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