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插图逐渐成为数学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研究数学中的插图,深层挖掘教科书插图的潜力,并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有效发挥插图的功能,可使我们的学生受益良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 教材 插图 作用
图文并茂是数学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所蕴含的功效呢?下面就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教科书为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天鹅飞来飞走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学生,他们没有看见过天鹅飞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1) 用语言创设到动物园看小猴的情景,再重点说明小猴在一棵树上的活动情况。(2)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图片: 一棵树上有7只小猴,有3只小猴从树上下来帮助妈妈做事情,同时有2只小猴做好事情回到树上。(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二、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的输入通道,是思维的探索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
1、从左至右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能使学生掌握一种先后顺序,能使学生理理解插图的主要内容和含义,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四年级上册 “乘法交换律”的教学插图,引导学生从左至右看,又从右至左看,从而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他们的位置,又因为二年级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根据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为学习乘法交换律积做了铺垫,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道理来,学生很快就明白并掌握。
2、从横向和竖向的观察方法。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插图的结构中理解图意,并从横竖之间的联系中理解插图所蕴涵的目的和意义,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二年级上册练习中的插图,先横着看共有5行,其中前4行,每行5人,后一行4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式是:5×4+4.另一种解法:再竖着看,同样一共有5行,从左至右,前4行每行依然是5人,靠右一行4人,列式求解方法仍然列为:5×4+4。这种练习训练的方法,更加加深了学生对“4的乘法口决”及其意义的理解。
3、从部分到整体,或从单幅图到多幅图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部分与整体,单幅与多幅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相关知识间的关系提供了条件。如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有3束位置、颜色都完全相同的动物卡通画面图。在引导学生看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单幅画(一束有5种颜色的动物画面情境图),再看其余的两幅跟前一幅完全相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动物画面?列出加法算式: 5+5+5=15,用乘法怎样列式呢?再提示:每一束都有5个,共有这样的3束,即3个5,可列式为:5×3=15,并联系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5×3”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又结合3束动物卡通画面图的结构,颜色,位置都完全相同的特点及内在联系,此时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 “3×5”意义的理解就不困难了。
三、 利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材插图直观、形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注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 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插图这一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第一教时,教材安排一道例题教学认识几个几。例题的情境图是一幅小朋友们都喜欢的游乐园图。在图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过山车上小朋友是2个2个地坐在一起,共有6个2,摩天轮上是4个4个地在一起,一共有5个4等等。从而清晰地感知求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是2+2+2+2+2+2,求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是4+4+4+4+4等,这些加法都是相同加数连加,即几个几相加。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连加计算,但对相同加数连加感受并不深刻,因此这样的插图凸显了相同加数连加的实际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可见,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插图,融入生活、理解新知。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善于利用插图,融入生活情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要让学生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如在一年级《分类》中我让学生根据插图所提供的资源,将自己的学具,如练习本、算盘、蜡笔、尺子之类的东西,布置成一家文具店,让学生在布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摆放、讨论,懂得如何将物品分类放好,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同时,我还安排学生分别饰演售货员和顾客,在买卖东西的过程中理解分类的意义,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既能生动形象地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的意义,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又如《位置与方向》:观察插图,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通过绘制平面示意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结合所开展的春游、实地考察活动,通过具体方向、位置变化,体会插图情境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五、利用插图,拓展学生的视野。
插图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有天文、地理、科技、体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如三年级上册教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火箭说:“我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说:“我每秒能飞行8000米。”比较谁飞行的快?如果单纯的出示4500和8000这两个数让学生比较,显得很枯燥,但是加了插图,就变得生动形象多了,教师此时可以适时的给学生讲些天文,科技的知识,鼓励学生课下去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充分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材练习题中有许多插图,有的描绘祖国的山川河流,有的反映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有爱国的、环保的……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教育的最佳材料。如一年级下册《快乐的队日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在教材提供的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增强绿化和环保的意识;在“认识人民币”的练习中,师生交流时,可结合习题内容给学生讲解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使学生在解答习题的同时,懂得节约用钱的道理,并很自然的加深了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如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等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优越性。只要善于运用、运用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课程资源,使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插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玉昌 任桂琴:《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插图效果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 2003年第06期。
2、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06期。
3、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4 .4
4、周金梅:《不能忽略插图的作用》四川教育。
5、刘金辉:《新实验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广东教育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