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稻9号在澧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稻9号在澧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国稻9号在湖南省澧县种植表现,并从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稻9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湖南澧县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102-01

国稻9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不育系中九A与恢复系中恢8012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可作一季中稻栽培。该品种具有株叶型好、叶色淡绿、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长粒型、结实率高、米质优、产量高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9019。湖南省澧县于2010年从湖北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试种,在澧县大坪乡、张公庙镇、车溪乡等乡镇示范推广种植过程中,虽遇特大高温灾害天气,该组合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高温和抗倒能力强等特点。该组合适宜在澧县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现将该品种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种植表现

1.1特征特性

国稻9号在澧县种植时,全生育期128 d,与黄华占相同,比两优527短2 d。表现为: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叶片较宽,剑叶挺直,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无芒。株高132 cm,穗长26 cm,每穗总粒数178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7.6 g。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轻。该组合茎秆粗壮,抗倒性尤为突出,2010年在澧县大坪乡东岳村进行的全县优质稻品种展示示范中,参试的21个组合倒伏率达到75%,国稻9号是未倒伏组合之一。稻米的品质经过检测,整精米率65.5%,垩白粒率31.0%,垩白度6.3%,直链淀粉含量19.6%,胶稠度69 mm,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25.6%。主要的理化指标达到国标3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1.2产量表现

国稻9号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353.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74%(差异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为8 671.8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33%(差异极显著);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512.7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377.1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31%。国稻9号2010年在大坪乡、张公庙镇、车溪乡等乡镇示范种植32 hm2,经3个示范点实割验收平均产量为8 730 kg/hm2,比黄华占增产7.78%。经田间观察和考种分析,该组合表现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2栽培技术

2.1育秧移栽

该组合在澧县地区一般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浸种前晒种1 d并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大田用种量为15 kg/hm2,稀播匀播。施好基肥,2叶1心时施断奶肥,移栽前5~7 d追施送嫁肥[1]。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移栽,秧龄25 d。中上等肥力田块适当稀植,插植规格为23 cm×20 cm,丛插2粒谷苗,保证基本苗在120万根/hm2 [2-3]。

2.2肥水管理

国稻9号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根系发达,在施肥原则上要求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要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4-6]。一般施纯氮270 kg/hm2,氮∶磷∶钾为1.0∶0.5∶0.8。40%氮肥、100%磷肥、25%钾肥用作基肥,25%氮肥、37.5%钾肥用作苗肥,25%氮肥、37.5%钾肥用作穗肥,10%氮肥用作粒肥。孕穗期喷施1~2次丰产素和谷粒饱,以提高结实率。合理灌水,前期浅水促蘖,够苗后分次轻晒田,孕穗及开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保持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一般收割前5~6 d断水[7-10]。

2.3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进行防治。主要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蓟马、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注意在破口前7~10 d以及齐穗期防治好稻曲病,化学除草结合整地与追肥进行[4-5]。

3参考文献

[1] 李育生,车崇洪,黄仁敏,等.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中优T16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0(10):1256-1259.

[2] 徐金仁,徐卫红,朱莉英,等.两优6326在江西上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3-44.

[3] 杜清源,樊仕勇,彭利希.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瑞优5号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0(12):39-40.

[4] 张旭东,代,李丹,等.杂交稻中优T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0(8):128-139.

[5] 罗祖礼,周光雄,张长水,等.科优8377在麻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0(9):40-41,44.

[6] 冯荣坤.超高产水稻育种中理想株型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7):19-22.

[7] 栾静,张雪保,杨平,等.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7):30-31.

[8]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9] 姬同化,尹海庆.郑稻1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41-42.

[10] 刘祥臣,卢兆成,丰大清,等.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0(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