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观下的心理活动课团体动力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观下的心理活动课团体动力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微观下的心理活动课团体动力,是指从微观层面来探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内团体动力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本文结合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四阶段”理论,分析了心理活动课动力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团体动力;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7-0004-04

微观下的心理活动课指从微观层面来探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在40~45分钟内,大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历年来从宏观层面来阐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进程的比较多,但从微观角度来阐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并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有廖凤池和钟志农。廖凤池等(2002)认为,班级团体辅导(即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步骤包括场面构建、引导投入、经历过程及分享觉察四个阶段,通常在10分钟的暖身活动后,导入计划的活动,完成后进行5~10分钟的心得感想分享。钟志农(2009)的观点是,根据学术界对于团体辅导进程的一般共识,我们对一节有具体课时限制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作如下的划分,即: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两位学者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进程的理解大致相同。廖凤池是从心理教师上课操作的角度来划分一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个阶段,阐述的是教师如何来开展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是从团体动力发展的角度来划分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阶段。首先,他们都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次,他们对各个阶段的命名不同但所指内容大致相近,廖凤池的第一阶段场面构建阶段和钟志农的暖身阶段都是指开展暖身活动;廖凤池的第二阶段引导投入和钟志农的转换阶段所指的内容也是相似的;钟志农阶段划分中的团体工作阶段包含了廖凤池的经历过程和分享觉察阶段,钟志农的划分中多了一个结束阶段。

笔者认为钟志农的提法更有利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能够引导更多的人从团体辅导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和操作心理辅导活动课。遵循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观点,笔者在工作中不断从团体发展动力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和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对此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一、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动力的发展轨迹

钟志农是依据团体动力的发展来将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划分为四个阶段的。对于团体动力的定义,有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何长珠(1997)曾定义“团体动力”为“团体一旦开始运作后,所产生并持续改变的一种影响力量”。黄惠惠(1998)则认为团体并非静止不动的,是动态而有生命的组织,这个生命体是由“人”及“他们的互动(团体的过程)”所组成,而团体的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这就是“团体动力”。由此可知,团体成员互动就会产生团体动力。依照这样的理解,在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团体动力。

一堂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下,团体动力会有以下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开始的“暖身阶段”,团体动力通过暖身活动被激发起来,学生们对今天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产生了热情,并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这个时候团体有了动力,但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到了“团体转换阶段”,学生们逐渐有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并且每个人都逐渐将注意力向这个主题集中,最后,通过这个阶段的活动使团体动力向解决“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个发展问题”的方向转移,使整个团体的动力有了比较一致的明确方向;在“团体工作阶段”,所有的学生都围绕着这节课中提出来的大家都关心的某个发展主题进行体验或展开讨论,整个团体的动力针对“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个发展问题”开展工作,使这个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最后进入“结束阶段”,此时团体对“团体共同关心的发展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收获或经验,这个时候整个团体动力凝聚成班集体持续发展的力量或升华为促使学生成长的动力,并会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外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能够沿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一堂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发展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动力与班级集体发展阶段的关系

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动力和班级集体发展阶段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考查班级的团体动力发展变化的。班级集体发展阶段是从整个团体发展过程宏观看待团体动力的发展,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是从微观角度,看团体发展的某个阶段的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团体动力发展变化。任何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都是在班集体宏观进程中的某个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要考查一节课的团体动力发展情况,首先就要考查在上课之前这个班级集体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要使团体动力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在上课之前我们需要认清每个班级团体的特点和互动模式,以及这个班级在这个阶段的团体动力处在怎样的发展状况,课上很难改变的是什么,可变的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的专家对班级集体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根据多数著作中常用的分法,把班级集体宏观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建时松散群体阶段、转化中的散聚群体阶段、凝聚中的集体阶段、发展成熟的集体阶段。

l. 初建时松散群体阶段

此时,班级成员多数互不熟识,班级还没有奋斗方向,大家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的状态;骨干核心还没有出现,大多数活动由班主任直接参与指挥;只有外在的纪律、规范要求,基本处在“他律阶段”,班级成员各有各的心思。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的信任感还没有建立起来,沟通更多的是表面化的,不同的学生在班级共同的活动中常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个时候团体动力松散,不容易被启动。此时就要在暖身阶段花更多的时间,甚至把整节课都用来进行团体暖身活动,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信任、形成规范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这个阶段更多地安排增强团体凝聚力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