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汪晓棠新粉彩文人瓷画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汪晓棠新粉彩文人瓷画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末民国时期的文人瓷画烧造年代虽不久远,却身价不菲,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市场价格往往与清中晚期官窑不相伯仲,这有其历史缘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日益没落,风光不再。盛极一时的康雍乾三朝官窑器成为绝响,从此官窑生产走入下坡,至民国建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西方列强侵入,近代化的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迅速渗透到瓷器生产这一传统工艺中。大批本来应该服务于御窑厂的瓷艺工匠和彩绘艺术家纷纷加入瓷器的商品化生产。与明后期的吴门画派、清中期的扬州八怪和清末民初的海派画家们一样,这些汇聚在景德镇的人才迫于生计,用新兴的瓷画这种形式表现传统的文人画主题。他们不仅为自身的生活和艺术找到了很好的支撑点和表达方式,也为古老的瓷器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她再次绽放娇艳的花朵,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文人瓷画恰好在清中晚期登上历史舞台,并在民国时期臻于巅峰。

要了解文人瓷画在民国时期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提此时的领军人物汪晓棠。汪晓棠(1885~1924年),名棣,又名汪棣华,号龙山樵子,江西婺源人。汪少年时在杭州以绘制纸绢扇为业并小有名气,清光绪、宣统之际,到景德镇改行从事瓷绘。他原本就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和书法素养,又参考宋元及清中晚期以来许多兼工带写的绘画,运用比浅绛彩更丰富的色彩,把国画风格成功移植到瓷板画上,创作出的新粉彩文人瓷画很快得到上至权贵下至平民的喜爱,开创了新粉彩文人瓷画的新天地。1922年,杭州浮梁县县长徐仲亭、知事何心澄倡导成立“瓷业美术研究社”,汪晓棠理所当然被选为副社长。由于汪晓棠绘瓷的盛名,袁世凯曾派郭葆昌专程到景德镇聘请汪晓棠绘制“洪宪瓷”。1923年黎元洪下台,贿选为大总统的曹锟曾出重金聘当时的彩瓷名家潘宇为其绘文房用具,烧造“延庆楼”款识器物,汪晓棠也多有参与。从见于著录的汪晓棠作品如“洪宪瓷”“居仁堂”和“怀仁堂”等款器物看,其画工精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瓷质肥厚、洁白如玉,十分精美。

汪晓棠在曹锟任大总统期间为其绘制的一套“春夏秋冬四爱图”文房砚屏,署有“延庆楼”款识,尺寸各12×20厘米,4块基本一样。其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神态刻画逼真、立体感强,衣褶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纹饰用传统的铁线描技法,描绘精细;设色鲜艳、明快、丰富,用油调彩料有珐琅彩的韵味。该瓷画的衬景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四爱”的文人意境,使人浮想联翩,给人以美的享受。其采用当时广东人吴霭生“玉绫窑”制作的瓷板,瓷质肥厚、柔润,釉面洁白如玉。此套作品应是汪晓棠1923~1924年间的力作,无论在绘画、填色技巧、釉料、衬景布局、文人意境、瓷胎,还是绘印等方面,都非一般民国精品可及。

汪晓棠人生短促,在清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短短10多年艺术生涯中,他流传下来的作品虽不多,但对文人瓷画的发展影响巨大,是瓷艺界公认的新粉彩文人瓷画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培养造就了许多瓷画人才,“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等均是他的学生。汪晓棠为后来举世闻名的“珠山八友”的横空出世,为新粉彩艺术的成熟、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责编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