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营造林工程中若干关键技术措施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营造林工程中若干关键技术措施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营造工程是林业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造林和抚育两个主要方面。笔者以长期的营造林工作以基础,详细论述了营造林工程中的苗木调控、造林设计与各工序关键技术和集约抚育管理技术等,并就技术精准化及其他相关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营造林工程;技术措施;分析

营造林工程建设的效果P系到森林资源增长和生态空间修复的成效。营造林是林业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基础,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笔者根据长期的营造林工作实践,就营造林工程中若干关键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1 苗木的调控技术

苗木是营造林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调控技术能有效提高苗木质量,做在技术上做好苗木出圃后的相关工作。由于林地大多存在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缺水少肥、山地坡陡多和日照强度相对较大等特殊性,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科学配置树种结构和适时栽植的前提下,对苗木的质量和抗逆性要求很高。造林苗木从苗圃地出圃上山植苗造林后,由于刚造林时苗木的根系生长慢,造林初期苗木难以从土壤直接获取,需要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来维系其成活与生长。研究表明,造林苗木植株内养分含量与顶梢生长和光合作用存正相关。因此,造林苗木质量调按技术之一就是在苗期使苗木体内贮藏固定大量的养分满足造林初期在苗木从土壤中获取养分能力弱时所需的养分消耗。在苗木培育中除了要选择适合造林地情况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外,做好苗木质量的调控特别关键。苗木调控技术中,通过苗木不同季节的营养加载确保苗木上山造林时苗木体内养分充足。苗期水肥管理决定了苗木养分的加载量,也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在春季、夏季的水肥管理中,要根据苗木具体情况科学施肥,并且做好苗木病虫害管理工作。对苗木晚季(秋季)的水肥管理特别重要,要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保证苗木出圃时在高度、地径、高径比、健康程度、木质化程度、植株养分浓度等都符合造林要求。苗木质量调控技术中,根系调控技术对苗木抗性影响很大。根系调控除了常规物理修根技术(断根、移袋等)外,可以因地制宜采用空气修根、化学修根等方法。在苗木类型上,由于裸根苗相对容器苗更容易成活。但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的高企,造林工程一般在野外山地,大多存在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情况,大规格的营养袋苗木用于山地造林,成本太高。为提高造林成效,要综合造林成本和造林施工难度,可以考虑采用轻基质、无纺布袋苗。

2 造林设计与造林各工序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在造林设计环节,首要的关键是要分片、分山头、分类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包括树种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要充分考量树种的耐极端气温的能力范围与当地气温情况。在许多造林失败的例子中,由于盲目引种外来树种,如在连平县溪山镇有造林者引种热带树种如团花、柚木和沉香等,后来在造林后的不久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导致了柚木、团花等柚森幼林大面积死亡。适地适树另外一个重要点就是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符。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考虑造林地的情况能否满足造林树种在抗旱性、耐酸碱情况、根系穿透能力、对水分要求等。

在笔者近年来对林场及连平当地的造林成效调查中发现,造林的初始密度也是影响造林成效的重要方面。由于当地林地杂草、灌木生长迅速,造林后目的树种生长受其干扰很大,加上管护抚育不到位,造成许多造林地的目的树种留存数量少,造林后长期不能郁闭。因此,在造林初始期应该相应加大初植密度。以连平县生态工程造林为例,对于荒山造林,大多数阔叶树种初始密度宜在130-株之上,对针叶树种亩初始密度167株以上。通过适当加大初植密度,抑制杂草灌木的生长,加速目的树种生长和尽快郁闭成林。

科学的整地技术和栽植技术也是影响造林成效的关键技术。对于大多数树种特别是浅根性树种,造林初期根系生长慢且穿透能力弱,需要加强整地质量,要杜绝一锄头下去栽一棵树的情况。整地技术中,除打大穴或开种植沟疏松土壤、换客土外,还要结合施放基肥、保水剂等。栽植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适时栽植。在实际造林过程中,不按季节造林在生态造林工程中也不少见。当苗木顶梢已经生长旺盛后,加上高温天气,对造林成效的影响很大。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苗木不受机械损伤和太阳灼伤,栽植要按要求做好舒根、适当深栽、踩实和覆松土的常规技术要点的落实。

3、集约抚育关键技术

“三分造、七分管”充分说明了抚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及时除草、精准施肥和合理间伐。如果不及时除草,目的树种受杂草灌木长时间遮荫,缺少阳光生长不良甚至枯死。为延长除草效果,由于人工成本急剧上长,全面铲草也经不太可能。劈草作业虽然人工成本较低,但保持无草期时间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在实行全面劈草的基础上,在目的树种植株一定范围进行全铲,并且结合松土、施肥作业。对部分林地,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林地化学除草作业。

抚育管护中,土壤管理技术如林地施肥、松土培土能加速林木生长。林地施肥要结合目的树种的生长情况和立地条件进行。林木施肥时,参照植物施肥中的最小养分律原理【1】,即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生长因子制约的规律。林木产量高低受土壤里动态变化的最小养分影响,施肥效果呈现“木桶原理”。依据植物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率原理,即在其他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养分越不足时施肥效果越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除常规的经验施肥外,还可以林地测土施肥、生长量预测肥、营养诊断法施肥、共用保水剂施肥、专用肥法、菌根法和营养液注射法施肥等。施肥过程中要按技术要求选好肥料种类、确定施肥量和施肥作业方法,根据目的树种的生长情况和生长季节对养分的需求适时施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造林树种选择上,试验种植部分固氮树种以提高林地肥力。幼树管理也是抚育管护的内容之一,对于一些干性不强、易分枝的树种和密度大的林分要适度进行人工修枝。一般根据情况对干性不强的侧枝进行剪除以培育主干。对密度大的林分的枯死枝、不良生长侧枝和部分密枝进行去除。对于困难立地的林地,除在造林过程中做好客土换穴工作和施基肥外,在追肥过程中,要做好保水工作,因地制宜施用保水剂或覆盖保水。部分林地如果有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萌芽,要按要求做好除萌作业。对于部分幼树,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做好预防工作。

4、讨论与建议

营造林技术研究中,要因地制宜实行精准化,从造林规划设计环节到造林抚育过程中,要结合林地立地情况、地形、施工难度、土壤情况、造林目的、幼林生长情况,因地制宜分片科学制定精准化且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加速林业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加速林业机械作业化水平,以适应营造林上的发展。在营造林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上,要提高造林绩效,除了抓好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外,还要建立以造林绩效评价为主体的考评机制,改变现有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按造林竣工验收、抚育竣工验收分步式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以绩效目标考核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造一片林,成一片林,真正做到生态空间的有效修复。根据当前连平县及周边山区县的实际情况,大多山地通过近年来的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完成了荒山造林工作,如何提升林分质量成了关键。要提升林分质量,科学进行抚育工作,进一步精准化进行林分经营工作是后续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在精准化林分经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要以建立林分自我健康调节的机能,增加林分、森林群落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明.人工林施肥技术研究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1):15~17

第一作者简介:吴明霞(1972.10),女,广东连平县人,大专,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和林业账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