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适应新形势加快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步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前景和切实步伐,使得深处西南的云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区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连接东盟地区的前沿阵地。而泛亚铁路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又使得这种前景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外部条件的巨大变化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局面,就成为西南和邻近地区区域交流和联系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也使得加快珠江经济带建设步伐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珠江经济带的范围
珠江东连粤、港、澳,西接滇、黔、桂,是我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珠江干流总长度2197公里,经济范围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共35个地市、216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45.26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71%,年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全流域航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量的20%。珠江经济带的行政区划面积50.7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略大于流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28%;总人口1.16亿,占全国人口的9.21%;国内生产总值9979亿元,占全国总值的12.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61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2倍(以上为1999年数据)。但流域东西部地区之间差异大,东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西部的滇、黔、桂则比较落后。
对于珠江经济带的范围,存在多种认识和意见。第一种是来源于纯粹的经济地理学的界定,即将该经济带界定为珠江流域经济带,该范围包括珠江流域的粤滇黔桂四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第二种是考虑到行政管理和协调对于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将该经济带界定为流域基础上的完整的行政区划带,即包括粤滇黔桂四省区的全部区划面积。本文建议在第二种界定的基础上,拓展为第三种界定,即珠江经济带指以珠江干流为主体的流域行政区划带及其主要联系和辐射地区。按照“经济地理+行政区划+区域交流”确定范围,增加港澳地区,形成包括滇黔桂和粤港澳六省区的完整的珠江经济带。
二、珠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珠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横亘东西的大跨度经济带,肩负着承东启西、东西合作的纽带与桥梁的重任。建设珠江经济带是构筑我国东西走向的四大经济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珠江经济带可以把流域内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等有机的连为一体,对于加强支撑粤港澳出口导向型经济持续增长腹地的建设、对于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和市场的纵深扩展、对于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其次,建设珠江经济带有利于全国形成四龙共舞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迅速发展的同时,以珠江三角洲为龙头的珠江经济带和以京津地区为龙头的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正在形成,4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将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这种以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新特征,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在全国形成由南到北4条东西走向的巨龙共舞的新格局。
第三,建设珠江经济带有利于缩小中国南部的东西地区差距,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珠江经济带东部的珠江三角洲和西部的滇黔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分别是我国最发达和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位于珠江中上游的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与社会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相比,差距巨大。2001年,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广东是广西的4.8倍,是贵州的9.8倍,是云南的5.1倍;人均GDP,广东是广西的2.9倍,是贵州的4.7倍,是云南的2.8倍;进出口商品总值(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广东是广西的98.2倍,是贵州的273倍,是云南的88.8倍;外商直接投资额,广东是广西的31.1倍,是贵州的421.8倍,是云南的184.8倍;固定资产投资,广东是广西的5.3倍,是贵州的6.5倍多,是云南的4.7倍。其它方面也如此,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和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性协调之外,更需要通过加强两大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协作来实现。因此,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南部的东西合作。
第四,珠江经济带地区是我国实现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的前沿地带,加强该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符合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有利于带动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过去10年里,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整体上有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贸易总额约为80亿美元,2001年则超过了400亿美元。现在,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和欧盟,东盟在中国的外贸中所占份额由1990年的5.8%上升到了2000年的8.3%。同时,中国在东盟的贸易额中所占份额也从1991年的2.3%上升到了2000年的5%,使中国成为了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第五,珠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巩固西南边疆的国防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步伐比较缓慢,流域各省区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比较薄弱,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体系不够深入,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和框架中的地位不是很明确,作用不是很突出。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加快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大背景下,包括西南比较落后的滇黔桂地区在内的珠江流域,在直接成为我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区的同时,将日益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也需要采取更加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举措,来推动和加强东西之间的合作。因此,加快建设珠江经济带已经成为一项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抓紧实施。
三、建设珠江经济带的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珠江经济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主要包括:
第一,各省区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互补性。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过多年以来的经济扩张以后,经济总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能源、劳动力和各种初级加工产品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原来支撑这一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而有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要求。相应地,与之毗邻的珠江中上游地区则具备提供能源、劳动力和各种初级产品的条件,也具有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能力和需求。同时,珠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基础。上中游地区的许多县市已建成乡镇 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同下游地区在烤烟、蔬菜等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和能源产品等领域建立起了紧密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西电东送”、“西菜东送”、“西烟东送”和“西劳东送”等合作计划正在有序实施,一些流域的市县之间已经联姻为友好合作市县,这为建设珠江经济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设珠江经济带符合中央的区域政策和总体战略布局。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和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是我国南部地区落实中央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三,珠江流域物产丰富,沿江各省区之间具备了较好的通达条件。珠江中上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生态和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而且珠江上游和源头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具备开发的基础。各省区之间的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条件已初步形成。
第四,珠江经济带具有依托港澳优越的综合经济区位优势。珠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特别是港澳地区具有带动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地位,沿江各省区靠近东南亚地区,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五,各省区具有共同建设珠江经济带的强烈愿望。围绕珠江经济带的建设,流域各省区和部分研究机构都在进行探索和推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4月牵头组织相关省区、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在云南共同召开了首届“珠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并且组织了相关的考察活动。与会的各方面专家和相关各省区领导已经达成了关于加快建设珠江经济带的初步共识,并就如何加快珠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框架性意见。与此同时,各省区正在协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各省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正在积极进行。
尽管如此,流域各省区特别是上下游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却很不充分,在“西电东送”等重要领域的合作上一直存在分歧和障碍,在流域交通运输的通道建设方面步伐较为缓慢,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上下游地区各自的优势,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如何实现流域各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还没有形成明确和一致的思路,在珠江经济带建设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协调机构。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通过一项专门而有效的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
四、建设构想与基本思路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珠江经济带立体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是珠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改善区域内尤其是中上游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加大交通、通信、能源、城市、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构建珠江经济带立体交通网络。交通网络建设应根据构建珠江经济带的战略需要,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重点从陆运、空运和水运几方面进行设计。陆上交通,应进一步加强昆明与贵阳、南宁、广州之间的高速公路网和其它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空运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机场设施和航空运输管理;珠江水运方面,在现有广东、广西中下游水路交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修、疏通上游的河道,以达到全程通航的目的。尤其应重视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以便把珠江经济带与东南亚国际大市场连成一片,使珠江经济带成为太平洋连接印度洋和我国内陆省区走向东盟、南亚市场的大通道。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
结构调整是珠江经济带建设的主线,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要立足下游东部地区的资金、管理和技术与中上游西部地区的资源、项目和市场的互补,把调整优化区域内部结构作为珠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目标,逐步实现各省区在产业上的合理分工协作,共同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消除地区封锁和贸易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珠江经济带各省区要充分利用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消除地区封锁和贸易壁垒,实现资源与要素共享。同时要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构建经粤港澳、滇黔桂连接东南亚、南亚市场进而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经济带,最终形成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区域性大市场。
(四)推动科技教育的合作与发展,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要加强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在人力资源 开发与培训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互补和流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使区域内的资源、环境、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来保护和创造生产力。把珠江流域天然林保护、荒山绿化、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和污染治理纳入珠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为珠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五)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形成经济带建设的组织保障
借鉴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建立由国家有关部委和流域各省区的政府官员组成的高层协调机制,为珠江经济带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组织保障。建立“3+3”合作框架的常设机构,在各省区成立珠江经济带“3+3”(粤港澳+滇黔桂)合作联络处,作为珠江经济带合作发展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各省区的内部联系以及省区间联络和日常性事务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珠江经济带相关问题的协同研究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