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46例肺底积液的X线和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46例肺底积液的X线和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肺底积液X线的临床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于1999年~2014年共收治肺下积病例4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总结出肺下积液的明确诊断。主要是靠X线透视,尤其是透视下患者的变动,对本病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治疗肺底积液起到积极作用。结果 本次研究中,7例双侧性,其余均为单侧性。后前位站立位检查,全部均有横隔提高,横隔升高幅度3~4cm,26例平卧检查有20例可见液体散布于整个后胸壁,是肺野透明度减弱,显露出真正膈肌。结论 本组全部病例胸片报告,只说明患侧病变部位密度高,阴影增大,膈肌提高,均未能确诊病变所在部位,故在某种意义上说,透视比拍片更为重要,对于肺底积液X线的临床分析具有宝贵价值。

关键词:肺底积液;X线表现;分析

肺底积液属于肺底胸膜同隔胸膜两部分区域间的胸腔积液,该部分积液是处于特定条件下胸膜积液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临床治疗中,该类别的积液并不属于少见现象,但是往往会因为对该积液缺乏全面认识,而在诊治过程中出现遗漏与误诊问题,这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在治疗前为患者妥善拍摄X线,并对影像进行全面分析。以下结合我院选择199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6例肺下积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做出了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6例肺下积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明确记录,并进行影像学检查。本组资料均经胸部X线摄影、胸透及胸腔抽出的胸水证实。在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为41岁。右侧20例、左侧19例、双侧7例。本组36例为渗出液,10例为漏出液。

1.2症状与体征 胸痛者占66%,发热者占54%,咳嗽者占50%,胸闷、盗汗者各占34%,体重减轻者占34%,上腹部疼痛者占29%。全部病例患侧胸下部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弱。

1.3试验室检查 本组血象基本正常,血沉50mm/h以上占50%,40~20mm/h占35%,其余均正常,胸水外观呈草黄色占70%,血性占30%。

1.4 X线表现 本组7例双侧性,其余均为单侧性。后前位站立位检查,全部均有横隔提高,横隔升高幅度3~4cm,26例平卧检查有20例可见液体散布于整个后胸壁,是肺野透明度减弱,显露出真正膈肌。本组全部病例胸片报告,只说明患侧病变部位密度高,阴影增大,膈肌提高,均未能确诊病变所在部位,故在某种意义上说,透视比拍片更为重要。

1.5方法

1.5.1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胸部站立后前位和侧位方式拍摄X片,根据实际情况,额外拍摄其仰卧前后位、患侧水平卧位以及多透视三部分的X线。对所得X线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1.5.2治疗方法 本病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病因治疗。结核性者积极抽胸水及抗痨治疗,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预防或减轻胸膜粘连,本组除9例癌性肺下积液外,其余使用小剂量激素(强的松5mg,4次/d),45d逐渐减量撤完,膈肌活动恢复良好。对癌性积液可在抽胸水后注入抗癌药物,有一定治疗作用。

2讨论

针对肺底积液的产生机制,结合参考文献与本次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肺底积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胸膜腔内部负压逐渐变小,乃至消失,但原有积液又会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在胸腔最低区域逐渐积累,主要位置包括肋膈窦与肺底等等。考虑到肺组织本身的膨胀特性和顺应性,在此影响下,肺组织又未收到压缩作用,故临床上主要认为肺底积液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

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的46例患者临床X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肺底积液采取全面的透视观察,同样具有关键意义。使用透视观察方法,可以对患者的膈膜部分进行动态化观察,尤其是肺底积液的流动情况等。在拍摄X线时,往患侧部位适当倾斜,可以发现肋膈角逐渐钝化,也可能出现游离性胸腔积液内外高低差异等征象,使用多种拍摄X片,可以在观察患者肺底积液并进一步进行有效诊断时,提供有力帮助。

2.1发病原因 任何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均可积聚在肺底[1]与膈肌之间,形成肺下积液、肺结核、心力衰竭、胸膜转移癌、肝硬化以及血液等均可形成肺下积液。但以结核病为常见。本组32例为结核病,7例为心衰引起,6例为胸膜转移癌,1例为肺下脓肿引起的。

2.2诊断 少量积液聚集于肺下,X线不宜发现,即使积液较多,在透视或拍片上仅表现膈肌升高,若不注意,很易忽视,造成误诊。但是,由于肺下积液容易影响肺的呼吸功能,患者常感到呼吸困难,因此对呼吸困难的患者,若在透视时发现横隔升高,就应该考虑有肺下积液的可能。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

2.2.1透视时因作动态观察,改变时应注意有无流动性液体。患者用力呼吸时,因横隔升高迫使肺底的积液进入胸腔的,形成外高内低的弧形阴影。平卧时,可见液体散布于整个后胸壁,致使患侧透亮度较对侧胸部为低,而使其真正的膈肌显现。当肺下积液[2]较多时,由于肺底部组织负压向上移动,可使胸透亮度减低,可见患侧下肺纹理并拢,趋水平走向。左侧肺下积液可见下肺野有向上的致密阴影与胃泡距离增宽。

2.2.2我们认为,在无X线设备或X线透视不明显时,物理检查有一定帮助,患者取立为,如患者患侧肺下部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明显减低,即令患者平卧,由于液体流向后胸壁,叩诊患侧肺下界已降至正常位置,且呼吸音恢复正常。7例在体检时发现有些征象,后经胸片或透视证实为肺下积液。

2.2.3 Schrbard氏于1975年提出一种诊断肺下积液[3]的X线征象。作者认为在正常后前位胸片上,两肺下部肺血管阴影均延伸至膈顶以下,很少见到血管阴影在膈顶以上中断现象,而肺下积液患者,其肺血管影均在膈顶水平以上突然中断。本组观察8例患者有此现象。

2.2.4对疑似肺下积液的患者,可进行实验性穿刺,以确定诊断。

由于肺底积液的表现较为特殊,故临床常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提高诊断有效性的关键性方法,一方面应当对该类患者病灶位置的各类型征象进行全面掌握,深入认识,本次研究当中,对46例患者就采用了不同位置进行全面拍摄,所得结果较为全面。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到X线在部分情况下拍摄时具有局限性,故还应当全面掌握好其他类型的检查方法,同X线检查法进行配合,从而在准确把握患者病灶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诊断决定。

作为为患者肺底积液进行有效检查并准确诊断的有效方法,X线检查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这需要在引导患者拍摄X线的同时,全面把握好其肺底积液的各方面X线表现,并针对患者病例的不同,采取多种的摄影方式。此外,还应当使用透视进行动态观察,从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九如.肺底积液[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158.

[2]郭清涛.肺下积液[J].中华放射学杂志,1959,7:186.

[3]张庆普.肺下积液[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