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文言文教学的读\解\引\辨\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文言文教学的读\解\引\辨\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高中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又是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章。但由于高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他们的古典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往往是教学难点。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文言文学习采用读、解、引、辩、联的指导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文言文与口语殊异,读就是学习文言文的语言。在诵读中,可以熟悉文言词语和习惯用法,熟悉文言句式的种种变化,真切理解语句的含义,体味文言的语言美,消除自己与作者的语言隔阂。由此可见,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明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断不清句,就谈不上读懂文言文了。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伺中”这一句,如果不能正确断句,那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非常困难。

2.读出文气。气是文章的音节,表情达意离不开它。诵读诗文必须把诗文抑扬顿挫的调子读出来。这一方面要求读出句子的语气,另一方面要求注意句子的停顿。如“环滁皆山也”,总括滁州四周山势,为下文突出琅山,引出醉翁亭张本。“也”字作结,领起以下的二十个“也”字。构成全遍回环往复的语言风格,诵读这一句应在“环滁”处稍作停顿,以突出其主导地位。在“也”字处读得曲折而稍延长,表现起伏跌宕的语气,为全文定下一个曲折回环的基础。这些地方要学生反复体会,读出味来。

二、解

解是解析和解决之意。语文课本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这些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熠熠生辉,文笔洗炼,讲究章法,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因此,文言文教学既要在字词方面花力气,又要和现代文一样给予必要的分析。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弱点,特别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弊病很大。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听讲,记笔记,然后照本宣科,不动脑筋,长此以往,怎能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怎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这里的解不是解释,而是解析和解决。解析即是讲解学习重点,分析文章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讲解力求简明扼要,切忌旁征博引。不一定篇篇都要讲解作者和背景,但对那些不讲就无法知时论事的文章一定要讲清。古人作文重体式,重主旨,重脉络,重炼字,因此,应指导学生重视词句的查释、脉络的分析、内容的评判,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解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解决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就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注释可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于诵读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也不要急于作答。先让学生或同桌互讲,或前后桌互相质疑,或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探讨,这样才不至于喧宾夺主,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

三、引

引有引导和引趣两层含义。在学习文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之后,自然要对文章的意旨进行探讨,古人的文章受时代的影响,大多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比较多地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此时就需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引导可以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身份地位。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森严,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立场,了解作者的身份地位往往是了解其思想的捷径。如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哀怨情仇,只要了解李煜前为皇帝后为阶下囚的变化便不难理解他国破家亡的感伤。

2.引导学生回顾时代背景。每一位诗人文豪都会留有时代的烙印,了解时代背景也是分析作者思想内容的线索。如李白和杜甫两位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豪放潇洒,杜甫的诗歌则沉郁顿挫。这固然有二人性格不同的原因,但时代背景的迥异则是主要原因。因此,诗歌的风格是时代所赋予的,只有了解诗歌的背景才能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3.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生活现状。作者的生活状况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起着重要的影响。这类作品比比皆是,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自己被贬官后的抱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同样发出“何日遣冯唐”的疑问,身在江湖,心忧其君,希望重新得到重用,自然流露出报效朝廷之意。

4.引趣。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以讲解课文中的生动情节,也可以讲解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插入“安史之乱”的故事,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辩

即辩证分析。文言文是封建时代的作品,即使是名篇,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作品的主题,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如《塞翁失马》一文中祸福相互转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得失,具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坏事与好事转换是有内在联系的,不是偶然的,而《塞翁失马》一文中的三件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容易把读者引入宿命论的圈子。当然,现行作品中的文言文大都是经典名篇,积极意义明显,因此,不需对每一篇都去挖掘其“消极因素”,作不恰当的评论。分析作品不从作品本身的内容出发,不恰当地强调消极因素,反而会削弱作品的思想性。因此,教会学生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古人的作品才是教学的目的。

五、联

即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是教学的一个直接的目的,如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很多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教学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的说有些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疾苦,却更大程度地带来了幸福和自由,比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的则认为无论战争的性质,如何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他们甚至举出海湾战争中美国士兵死伤的例子,讨论十分热烈。学生的有些说法初听十分荒谬,经过老师补充、修正、反驳、深入,就慢慢从荒谬向真理走近,这才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阅读再创造的价值,同时也紧密地联系了现实生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读、解、引、辩、联”的指导法,这一学法指导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储存越来越多的文言资料,而且能将所说的知识迅速地迁移到习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袁争华.新课程改革与文言文教学的“字字落实”.文教资料,2007.5.

[2]杨艾萍.李白诗词鉴赏和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5.1.

[3]董国平.以“激趣”为基点,创新课堂教学.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