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很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硬件、轻软件,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文章提出了职称评定、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所俾益。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r ten years,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many reform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lso existed many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the hardware, software, and the process, result, and the form, cont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itle assess, teacher training, student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reform proposals, hoping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s development; training; reform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十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并且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例如: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师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行2+1或者2.5+0.5进企业实习、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即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体现高职院校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

职称评定是指挥教师“方向”的“指挥棒”。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核心内容是文章和课题,即文章是否在核心期刊或者是一级、二级期刊上发表,课题是国家级、省厅级还是市局级的,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核心期刊或者一级、二级期刊是有限的,课题也是有限的,所以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是高职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和本科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理论功底是不一样,就像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和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他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指挥棒”应指向技能的培养,对本科院校教师的“指挥棒”应指向理论的功底。

2.2 重硬件、轻软件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实训基地,有些高职院校还评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或者省级实训基地等,投入不可谓不高,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很少有人关心实训基地建好后利用率怎么样,学生在实训基地学到了什么技能,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最后变成领导来学校考察时可展示的一个“政绩”。

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不小,有的组织教师到国外培训,另外还有国家级的培训项目、省级的培训项目等,每次培训的费用每个教师少的需要几千元,多的需要几万元,投入很多,效果却不见得有多显著。原因是很少有人关心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什么样的企业工作或实习经历、掌握了什么技能,却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实训掌握什么样的技能,这是不是“画饼充饥”、“缘木求鱼”呢?通过与台湾、澳大利亚等类似于高职院校的大学交流发现,台湾、澳大利亚的教师除了学位要求外,还要求教师有几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对教师这个“软件”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2.3 重过程、轻结果

(1)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都搞过能力本位课程改革,还请过校外的专家来指导,每个教师都要进行一门能力本位课程的改革,甚至要通过校内评审,很少有人关心能力本位课程的改革结果,即对学生教育的结果怎样,过程轰轰烈烈,最后无疾而终。

(2)课题申报

在高职院校有各种形式的课题可以申报,包括:各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科课题、哲学社科课题、教改课题等,申报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题时“悄无声息”,没有人关心课题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对学生教育有多少帮助。

(3)学生实习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实行2+1或者2.5+0.5,安排或要求学生进企业实习,但是通过对学生的回访发现,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起到指导的作用,只是看望一下学生,缺少与企业的互动与沟通。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习对学生的工作技能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2.4 重形式、轻内容

(1)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材进行了项目化的改革,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要点、实训任务等体系编写,还加上了什么实务之类的书名。可是深入地学习这本教材才发现,本质上与原来的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内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不能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2)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都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每年都进行修订,甚至于要求课程设置有大的变动。其实对一门课程的领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某一门课程上有所突破需要几年时间的积累。这样每年进行一次修订适得其反,表面上是改革了,其实质――即教师的讲授内容并没有改革,因为“不同的课程一个教师讲可能讲成一个内容,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讲可能讲成不同的内容。”

(3)教师下企业

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教师下企业制度,要求教师每隔五年下企业实践半年,最后却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教师下企业的工作内容,通过下企业掌握了什么技能,对教学有多大的帮助。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3.1 职称评定改革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职称评定是教师努力方向的“指挥棒”,建议在职称评定时将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彻底分开,对高职院校教师重点考察其实践技能,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一个评价考核体系,如企业工作、实习经历,服务地方企业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对学生的就业有什么帮助等。否则,沿用原来的职称评定方法,只能是“南辕北辙”。

3.2 教师技能培养的建议

如果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就是“产品的生产者”,实训基地的硬件、学校的硬件再怎么先进,那只是表面的东西。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后还是要看学生走上社会后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是否能很快融入到部门集体中,是否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几年以后学生做出了什么业绩,或者直观一点说是学生升到了什么职位、薪水是多少。纵观那些世界名校,之所以世界知名恐怕不完全是这些学校的硬件怎么样,而是有哪些人成为了知名的科学家、哪些人成为了知名的经济学家、哪些人成为了著名跨国企业的CEO。

要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做出业绩,首先要教师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掌握适应中国国情的、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因此对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目前的国外高校的培训学习、参加国家培训项目、省级培训项目这些学校到学校的培训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从整个国家、省的层面遴选企业,与企业签订教师实践的协议,学校也要对教师下企业实践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如课时等工作量计算的方法、差旅补助等,尤其是实践时间的保障,一般来说,对一个工作岗位从熟悉到精通,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对教师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相应建立跟踪以及考核的机制,最后教师将实践的结果应用到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形成“生产力”。

3.3 学生实习的建议

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仅要关心学生到企业实习这件事本身,有了这种过程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学是否能所用,聆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反馈机制,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实习。

尤其是要建立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本是一个“双赢”的合作:企业需要“新鲜血液”,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学生。因此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机制。例如:学生实习后流失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工资待遇低、未来升职空间小、劳动强度大,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如果听之任之,企业就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觉得培养的学生都流失了,甚至于学校教育的学生根本就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就会极大地挫伤企业再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3.4 技能证书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考技能证书,而现在的技能证书五花八门、难以判断优劣,有政府部门颁发的、有行业协会颁发的,除了那些上岗必须的执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上岗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建造师证、造价员证等等,其余的那些证书对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到底有多大帮助呢?看看那些教材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纯理论的内容,考试也和学校考试一样: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回访、交流,也反映这些证书用人单位认同度不高。

因此,建议对这些技能证书的教材、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就教材来说,除了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与编写以外,还应该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对证书要求掌握的技能提出意见,编写其中的实践章节;就考核方法来说,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以外,还应该建立实践考核的基地、有实践考核的内容。

4 总 结

众所周知经济是有周期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阵痛期”,“内忧”是指内需不足、通胀压力犹在,“外患”是指外贸出口增长率下滑,而且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外贸出口的低增长率会维持较长时间。宏观经济状况不佳会影响到学生的出路――就业。

在当前国家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时期,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也需要思考如何“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目前生源及生源素质下降和高职院校就读“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只有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转变形势、具备更高技能、适应企业更高要求的学生,高职院校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