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也是企业内部3项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实解决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和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该文从H公司管理实践出发,研究提出了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 劳动用工管理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81-02

1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侧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步加大,全面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转变陈旧观念,逐步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的客观要求。同时,按照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原则,加强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提高用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无效和低效的人工成本支出,改善劳动生产率等人工成本对标指标,是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外部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

H公司作为隶属于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省公司,根据集团公司三级管理体系,承担着基层发电单位劳动定员、用工数量、岗位设置等管理职责。通过多次的内部改革和持续改进,基本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但随着国家电力体制等改革工作的深入,仍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劳动合同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缺少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是否续签等制度规定,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升不能降问题相对突出,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积极性。

(2)管理人员超员情况普遍存在,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部门借用生产部门员工的现象,影响了生产一线职工尤其是缺员单位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率。

(3)运行岗位人员力量有待加强,由于人员老龄化等原因,执行定员标准最严格的运行岗位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竞争力不够明显等原因,员工从相对富余的维护岗位转岗的意愿不强,加大了及时补充运行岗位人员的难度。

(4)部分老单位设备维护人员整体超员,但由于职工年龄老化、女职工比例较大、部分员工患有职业病等原因,真正从事现场一线工作的员工数量相对不足,工作量基本饱和,需要逐步补充新鲜血液。

(5)绩效考核的奖惩力度有待提高,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实施了绩效管理制度,但一般同岗位的考核奖金差距均不足100元/月,未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约束作用。

(6)后勤保障管理有待加强,设有后勤保障部的几家老单位,由于后勤保障岗位工作饱和度相对不高等原因,存在人数增加的趋势,且增加人员多为生产一线员工,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生产一线员工的数量和工作热情。

(7)多数单位实行了病休或长休制度,但办理流程不够严格规范。

(8)人员借用不规范,存在借用期限达到5年甚至长期借用的人员,其中一部分还存在从缺员单位借用到超员单位,甚至是外部单位的现象。

3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对策

(1)加强劳动合同契约化管理。①健全完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细化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绩效要求、考核标准以及续签、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等条款,提升操作性,强化劳动合同对实现员工能进能出的重要作用。健全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等各环节的管理,为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②严格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推进落实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实现劳动用工契约化管理,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加强监督检查,做到签尽签。规范开展劳动合同管理,依据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依法开展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终止、解除等相关工作,做到及时规范。③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并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依据。立足岗位、细化职责,建立完善核心指标突出、简便管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转化为员工的绩效目标和行为要求,并实施分层分类、逐级考核评价,提升组织绩效,引导员工持续改善行为,并为规范员工管理提供依据。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岗位升降挂钩的岗位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能升能降”的依据。

(2)构建员工正常流动机制。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发挥控制总量、调剂余缺、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以劳动定员编制为标准,从严落实关于员工调动应从超员单位向缺员单位流动的原则,通过工资总额调控等方式,加大电站服务业考核奖惩力度,引导发电单位超员维护人员向检修公司等缺员单位流动。严格按照定员标准控制管理人员数量、比例和工资增长幅度,除因上级单位挂职、借用或休假超过3个月的,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得借用一线生产部门人员。

(3)加强运行岗位人员力量。优化集控运行岗位定员设置,将现行的每个班组2名主值、4名副值、6名巡检,调整为2名主值、6名副值、6名巡检;整体超员的单位可再增加1~2名巡检岗位备员。提高燃料运行岗位薪级设置,综合考虑工作强度、重要程度等因素,将燃料运行各岗位整体上调1个薪级,提高吸引力,根据各单位人员情况,逐步实行燃料运行业务整体外包。建立运行人员专项奖励机制,通过设置奖金系数、提高小指标考核力度等方式,适当提高运行岗位的奖金分配额度。

(4)加强发电单位后勤保障管理。按照后勤保障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的目标,严格控制后勤保障部人员数量和工资增长,确保后勤保障部人员只减不增,引导员工向一线生产等缺员岗位流动。建立后勤业务外包审批制度,根据人员数量变化逐步外包相关业务,直至全部社会化。

(5)严格员工退出岗位管理。根据各单位均存在的整体缺员或局部缺员现象,停止执行内部退养、长病休养等退出岗位政策,不再新增内退、病休、长假等不在岗人员。现有的病休、长假等不在岗人员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根据岗位管理有关要求组织上岗工作,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工作的按医疗期管理有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回单位上岗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4 结语

要积极应对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发展发现,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岗位动态管理为基础、劳动合同契约化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为抓手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通过稳妥推进、持续优化,逐步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形成企业有活力、员工有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成.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33):157-158.

[2] 李路.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197.

[3]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16]102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