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DV记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与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DV记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与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60年代,纪录片录音观念与工作方式的改变源于录音设备技术上的一次革新,即便携式轻便录音设备的发明。从这个时期开始,以“直接电影”、“真理电影”为代表的众多纪录片创作风格与美学流派纷纷出现。正是同期录音技术层面的突破与16mm轻型摄影机的出现,才使得“直接电影”提倡的不干预、不介入的“纯观察”,以及“真理电影”提倡的拍摄者主动对事件选择、刺激和诱发,从而探寻事件的因果联系与意义的创作主张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同期录音技术的发展,直接改变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与方法。

从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兴起,《望长城》、《藏北人家》、《龙脊》等一批优秀的纪实纪录片中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同期声,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纪实类纪录片栏目也开始注重对真实声画时空的还原。中国纪录片创作观念上真实性原则的确立,使得同期声真实的时空感、环境感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期录音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摄录一体机(ElectronlcNewsGatherIng ,简称ENG)的出现使得拍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声画一体,并且省去了传统电影制作;中印、混录等繁琐的制作工序,再加上dv纪录片注重拍摄现场感、追求时效性的要求,使得个人DV纪录片创作成为可能。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概念

同期录音主要是指声画同步录制。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同于电视剧/电影故事片,后者可以使用声学条件优良的内景摄影棚,可以反复勘景并挑选利于录音的外景环境,也可以对演员的语言提出发音要求、进行反复补录,采用带机走戏等手段来实现理想的录音效果。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特点

纪录片的非虚构性质决定了其录音方式的基本特点。

首先,纪录片是对拍摄对象真实的记录,它不同于故事片可以对情节线索随意虚构,现实生活的进程决定着拍摄的方向,因此,同期录音有较强的非预期性。纪录片的拍摄常常需要拍摄者通过耐心观察与长期跟踪,渐进地去靠近拍摄对象,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往往就是寻找和挑选细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事件变化的偶然性和环境的制约因素都考验着创作者的现场控制力,这就需要在同期录音过程中,声音创作者对拍摄对象有一定的分析、思辨能力,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与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地找到那些充满信息量而又饱含情感与思考的声音细节。至于当前流行的“真实再现”、“摆拍”等虚构手法的录音,其实质上是一种虚构作品的录音方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虚构影片为了维持时空的真实感,往往不允许“穿帮”。纪录片的同期录音不能补录重来,有“一次过”的特点,因而为了实现对声音质量的追求,保证语言信息的完整性,常常要牺牲掉一些画面。比如,为了接近声源不得不把话筒部分伸进镜头,因此有时会因为无法及时调整光线而导致话筒阴影的存在。在纪录片《挑战者姚明》(《TheyearoftheYao》)里,编导跟拍姚明的过程中,由于姚明的身高原因,限制了录音师的机动性,所以吊杆话筒就常常进入画面。

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声音清晰,不失真,观众能够听清、听懂,因而处理好声音的运动感、空间关系与距离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并不是受过台词训练的专业演员,有时甚至会使用方言,因而发音不准,或者含混不清的情况比较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不能中止拍摄,然后对拍摄对象的发音做纠正,因而除了尽量把声音录制清楚之外,可以考虑后期使用字幕解决。

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干扰声音的处理。因为纪录片拍摄无法“清场”,所以环境噪声无可避免,也无法完全掌握拍摄对象的行动方向。拍摄现场环境对纪录片的限制较大,录音师需要迅速对拍摄现场作出判断,选择站位,合理地使用话筒,注意混响等干扰因素,并消除杂音,这些因素都直接考验着录音师的反应能力。

再次,在保证同期录音声音质量的前提下,DV纪录片的同期录音并不追求录音规模,为了不损害纪录片的真实性,减少拍摄人员对拍摄对象的干预,录音的技术设备大都相对简化。纪录电影史上,多位纪录片大师以优秀的作品创造了深入人心的同期录音工作方式,例如,直接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在拍摄时,阿尔伯特・梅索斯负责摄像,大卫・梅索斯负责录音;同样,尤里斯,伊文思与玛斯琳・罗丽丹也以这种方式合作了多部纪录片。美国纪录片导演怀斯曼获准拍摄费城东北高级中学的《高中》一片时,怀斯曼本人充当录音师,与摄影师两人进行拍摄。由于纪录片拍摄现场的不可预期性,摄像加录音这种工作组合往往既能保证拍摄的机动性,又能保证合格的录音技术指标,因此现在仍然被很多纪录片拍摄者所采用。

DV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基本设备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一直有着“重画面,轻声音”的不良倾向,忽视纪录片的录音质量也是中国作品无法跻身国际一流纪录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一部分高成本,追求高质量的纪录片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录音设备和同期录音工艺,以保证同期录音的质量。实际上,纪录片提高声音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专门的录音组,或使用专业的录音师,即使是小型纪录片的拍摄组至少也要有一名录音助理。

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需要考虑拍摄现场状况、制作成本,节目整体构思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录音方案,通常,专门的录音设备和技术人员是进行同期录音不可或缺的,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同期录音硬件设备,以便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与差别,适应纪录片同期录音多种方案的需求,一套比较完整的同期录音系统主要包括:

1,指向性话筒及话筒附件(固定话筒的枪柄,防风罩/毛衣、话筒杆)。

2,专业无线话筒,手持无线话筒。

3,便携式数字硬盘/DAT录音机。

4,便携式调音台。

5,监听耳机,以及大力胶带,音频线、电池,转接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DV纪录片同期录音的几种设计方案

以下就是纪录片同期录音几种常见的方法:

1.使用外接有线话筒。这种录音方式一直被认为是目前取得高质量录音的最佳方法,也是电影同期录音最常使用的方法。外接有线话筒的抵抗信号干扰性能要远远优于无线话筒,不必担心接收信号的死点现象;当拍摄现场有磁场,或信号被屏蔽时,外接有线话筒是最好的选择方案。此外,当创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性有较高的要求时,录音师或录音助理利用手持、举杆有线话筒传声器进行拾音的方式往往能够表现出声音的空间感、立体感,不会出现无线话筒“声音太实”的现象。需要清楚的是,无论是设备需求,还是人员配置上,外接有线话筒的录音方式都需要相对高的录音成本。

2.使用无线话筒。随着无线话筒收音质量的增强,无线话筒灵敏度低、信号差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同期录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纪录片的口述、静态采访单元基本上都采用无线话筒的录音方式,其近场效果很好;在公共空间进行随机采访时,采访者也常常手持发射机与无线话筒活动,这大大扩 大了采访者的活动空间,也增强了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摄影师的景别限制,不必担心大景别画面构成的问题;在跟踪拍摄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拍摄对象所处的环境无法使用有线话筒的情况,尤其是当拍摄对象活动范围较大,长焦跟吊无法实现时更是这样。比如车流中的人,拍摄对象在小船上,马上或者透过玻璃汽车/屋子内外等;调查类纪录片暗访时候,摄像机在远处长焦拍摄,而记者身上或者拍摄对象身上的无线话筒往往也成为唯一的选择。

3.使用随机话筒。在使用ENG声画一体机拍摄过程中,一般都要打开随机话筒录制环境音,参考音。随机话筒的主要缺点是机位固定,完全受摄影机的限制,与声源的距离也无法自由调整,因而对影片语言高清晰度的要求通常无法满足。目前,通常使用超指向话筒或无线话筒录制主声源,随机话筒作为补充录制现场声(环境声)。随机话筒的优势在于完全解放了录音师,将拍摄人员压缩至最低,且机动性、隐蔽性都比较高,对突发事件的拍摄也往往能显示出其优势,因而低成本的个人独立纪录片制作常采用这种相对简易的同期录音方式。其缺点是声音质量不过关,技术指标较低。

4.无线、有线的混合使用。即有线、无线两套话筒在调音台上分成两轨进行录音,灵活调整与组合,各自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在纪录片创作中,同时使用几种同期录音方案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同期录音主流的创作观念,也是对记录对象本身声音复杂性的适应。另外,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录制同期声,都需要用监听耳机对声音进行监听,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补救。

除了主声源之外,录音师还需要录制一些现场环境声(包括静场音)、自然音响等声音效果,这有助于增加影片的信息量与临场感,营造气氛和渲染情绪。如果现场出现较严重的干扰声,现场收录的环境声可以使得转场流畅,以此来补救干扰声的影响,防止录音间断造成的环境声的突变,是后期声音制作所必须的音响素材。面对无法中断的噪音,应提示摄像尽量拍摄到声源镜头,应用解释声源的镜头画面可以有效地减低噪声影响。在后期剪辑中,录制的现场音响也可以用来组织情节,开掘意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动效的收录也应该予以重视,它有利于还原环境氛围和声音质感。

随着同期录音技术的不断提高,可选择的技术设备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根据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作品,同期录音的规模与方法也不同,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便捷而有效的录音方法和录音设计。尤其是对于纪实类纪录片编导而言,同期声与整个纪录片构思的产生与体现密不可分,各阶段的工作都需要考虑同期声的表达内容与形式。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同期录音成为一个纪录片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掌握纪录片同期录音的观念与方法,也成为保证纪录片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