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技创新为贵阳发展导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创新为贵阳发展导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阳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技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着力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以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与发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加速,贵阳不仅成为大企业大项目的投资热土,也使高新科技企业不断集聚,数量骤增。

在贵阳国家高新区聚集的1200余家企业中,有外资企业7家,上市公司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

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贵阳市始终把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首要推动力,逐步形成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众多、创新成果突出、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雏形。

2010年4月,贵阳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标志着贵阳已经站到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平台上。同年,白云区、清镇市分别获批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1年3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贵阳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科技工作目标。

2011年,贵阳市专利申请量3549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47.26%;专利授权量2039件,占全省授权总量的60.22%;每万人拥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3年保持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目前,贵阳市区域范围内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4家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建成贵阳科技大厦、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一期)等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科技大厦和贵阳软件园打造的“云计算与物联网”专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

建成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以及贵阳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吸纳了78家科研单位的526台大型仪器设备入网。

截至2012年6月底,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9家,占全省总数的59.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占全省总数的68.6%。

随着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高端人才的不断引入,重大项目的陆续落户,贵阳市科技事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

支撑产业科学发展

2011年初,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贵州华科公司的五种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材料成功注册牌号,获得了通向广阔市场的“身份证”。

新型高强度铝合金产业化,解决了长期限制贵州铝工业结构升级的重大瓶颈,加快贵州及西南地区铝及建筑、机械、电力、交通、轻工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形成低成本、高效化、短流程、绿色环保的循环产业链。

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装备“楼站式粉碎工作站”,在新加坡立堾集团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工厂应用获成功,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破碎装备出口海外。

2010年11月,省科技厅和省经信委组织专家前往新加坡进行现场考察,“楼站式粉碎工作站”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鉴定,并得到专家和用户的高度评价。

此外,中央空调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液压泵马达,航空发动机,大型系列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重型、超重型系列龙门刨床、铣刨床、铣磨刨床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电解铝槽提升设备、碳素生产成套设备等铝工业专用装备,直线式拉丝机,破碎工作站,JY系列(轮式)挖掘机,GDG130多功能工程车,WCYJW系列复式永磁电机抽油机,大型数控辊磨床,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大功率液力变速器,发动机叶片等特色优势明显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贵阳国家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推进高新区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拳头产品,培育10至15个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企业、培育两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总额达6.6亿美元,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贵阳还以中药、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实施“专利苗药‘抗妇炎胶囊’规模化生产”、“复方斑蝥口服液及颗粒的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科技项目,促进全市药业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促进贵州同济堂制药、益佰制药、益康制药、威门药业等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中药、民族药企业茁壮成长。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围绕花卉、茶叶、蔬菜、果树、辣椒、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有效拉动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个个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开发出一批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产品,为工业强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近几年,贵阳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城市越来越让人感到清爽舒适。

2007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而科技正在为这个主题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两湖一库”是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贵阳市民的三口“水缸”。 “两湖”建库蓄水40多年来,一直受到周边企业“三废” 排放的污染,水质恶化趋势不断加剧。

围绕“两湖一库”蓝藻水华、底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难点问题,贵阳市科技局共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478万元,集成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力量,组织实施了《“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科技攻关预研究》等16个科技攻关项目,研制出多套生态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装置),生态浮床、前置库、生态沟等一批实用新技术得到初步应用。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两湖一库”经过科学综合治理,水质已明显好转,贵阳市民的三口“水缸”越来越清亮。

根据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作为城市窗口的城市公交,是清洁汽车行动的重点实施单位。

“十一五”期间,在科技部863项目和贵阳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贵阳市公交总公司通过与贵州大学等单位合作,结合企业实际,成功探索了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单一燃料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行,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研制成功无电源移动LNG加注车,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并运用自主创新技术和国产装备,先后对700多辆公交车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公交大巴运行结果表明,应用LNG技术的公交车比汽油车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40%、一氧化碳减少80%、氮氧化物减少30%。与柴油车相比,可显著降低烟度、颗粒排放和噪音。并且,一次性加注LNG可以行驶400多公里,车辆的维护费用大幅度降低,每辆公交车一年可节省燃料成本1.5万元。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检查后,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贵阳市“此举是引领中国公交业节能减排的成功范例”,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也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为科学推进“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工作,2010年7月,贵阳市科技局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湿地生态研究”与“十里河滩生物多样性研究培育”两方面,安排科技专项资金500万元,立项实施了“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大科技专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特征恢复与重建成套技术研究》项目,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

石块铺就的幽径、杨柳掩映的亭台、红木搭建的拱桥、色彩缤纷的花圃、觅食嬉戏的白鹭……今天的花溪十里河滩,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惠民、科技普及六大工程为抓手,贵阳市正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发赶超之路。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