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快乐中制作 在制作中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快乐中制作 在制作中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劳技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集制作、欣赏、创造于一体的学科,在劳动技术课上,应充分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激情,在创造中彰显个性,在创造中展露才华,在创造中乐此不疲,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目的,在快乐制作,在制作中创造,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初中劳技;创造;快乐

初中劳技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集制作、欣赏、创造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劳技的理解,通过对劳技作品的制作,体味动手带来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充分发掘劳技作品带来的艺术美感,用学生对劳技的感悟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激情,在创造中彰显个性,在创造中展露才华,在创造中乐此不疲,达到培养他们优良意志品质的目的。在快乐中制作,在制作中创造,使学生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才能比较好地贯彻让学生在快乐中制作,在制作中创新的理念,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浅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制作作品前学会赏识

要让学生喜欢劳技制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个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学生的创造活动过程是一种满足内在的主体探索过程,而兴趣是这个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自觉学习的内在“激素”。

作为教师,在劳技课中就应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动手的兴趣,其中学会欣赏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学会欣赏对劳技作品的制作大有帮助。劳技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如剪贴画、十字绣、雕刻、泥塑、插花等。在一件作品中无不蕴含美的元素,如,在插花课前,播放中外艺术插花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受中外艺术插花的不同风格;在制作十字绣前,教师不能急于直接讲解制作方法,而要先介绍刺绣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四大绣的特色,并欣赏精美作品,结合本地特征,将苏绣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鉴赏,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制作埋下良好的伏笔。

同时,针对一般的劳技作品,其实也都蕴含有美的元素,如,有些脸谱、某些风筝具有对称美,插花具有色彩美,贴画讲究结构美,雕刻讲究变化美……如果我们多欣赏一些劳技作品,多关注劳技作品中美的元素,就能够比较快地提高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后,他们在制作作品时就会自觉地根据美的法则行事,从而完成从学会欣赏作品到在欣赏中制作的变化。

二、在赏识作品后进行制作

学生学会在制作前进行作品赏识,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制作的盲目性,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是好的,是值得借鉴的,是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学生制作的时候目的性就强了。例如,我在教学金属丝作品的时候,先通过对金属丝实物作品以及拓展图片的欣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材料、工具以及具体的金属丝作品的结构,让他们提出在制作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经过讨论后的制作,学生大体上能把握好作品制作的准确度,能较好地突破难点。

同时,每一个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增加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劳技内容加以赏析并制作。我们学校在1994年与中央教科所合作创建了三间科学创新教室,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学校当时购进了一批各种规格的木板以及木条等耗材,并且学校的三模制作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在2009年还开设了模型教学特色班,所以,我在劳技课的教学上,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三模欣赏与制作,学生根据科学创新教室里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和劳动工具制作各类木质船模,有“郑和宝船”“绿眉毛”等,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了宝船的历史,研究了宝船等的结构,根据图纸制作零件,精打细刻,兴趣盎然。

三、在制作作品中尝试创新

在传统的劳技活动中,都是以模仿为主,以制作成一个作品为主,没有充分对作品进行材料研究、功能研究等等。虽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对劳技制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意志品质等等,但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还不够,活动的目标也与当前世界科学教育目标有差距,因此,我们通过学习《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后懂得,我们的劳技活动课要从单纯的模仿性活动向创造性活动设计转化。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加重视模型的设计和创造,包含需求、材料、产品、美学、社会因素等等,它是一种培养人全面素质的创造性活动。

如,我在上木工课“小木工雕刻”和工艺课“金属丝制作”的时候,在学生完成样品后,我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人的创新,并且在作品评定的时候,我在成绩上给予鼓励,于是有的学生在金属丝小车的结构上创新,使得原先不会转动的轮子可以转动了,有的学生在金属丝小车子的装饰上动了一番脑筋,制作得更美观了,在木刻小作品上也采用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同时还用广告画颜料对木工作品加以美化,增强了表现力和美感。在这里,我们的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去学、去做,而是一个学习创造的主体,每个同学依据自己的个性,根据模型的特征,结合外形、美化、社会等综合因素去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人格、创造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