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特征及其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特征及其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对运动性晕厥的认知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分析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近5 a来108例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运动性晕厥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运动性晕厥以女性居多,多发生于夏秋季和高强度运动时,以重力性休克和直立性低血压晕厥为主,有一定的并发症,但预后良好。大学生对运动性晕厥认知水平普遍偏低。结论 应加强教育干预,提高认知及防治水平,减少大学生运动性晕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晕厥;认知;预后;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806 R 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41-02

运动性晕厥在大学生中并非少见,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肌张力减退或消失。晕厥本身并不是最危险的,而在晕厥中发生躯体伤害[1]等并发症,甚至猝死[2],给学生带来严重后果。牛新[3]、黄忠兴[4]早有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病例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分析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近5 a来发生的108例运动性晕厥学生的情况,并对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03年9月-2008年12月间以运动后晕厥就诊的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8例,女生70例;年龄在18~25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专业等)、对运动性晕厥的一般知识(定义、急救电话、急救处理方法、常见诱因等)和相关的认知态度等,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0分,计算总分,最高为10分。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7份(1例四年级女生因严重并发症而未能完成),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为99.07%。

1.3 诊断标准[5] 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有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 数分钟后神志恢复、无明显后遗症,伴肌张力减退或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及血压下降(收缩压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构成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LSD检验,P

2 结果

2.1 晕厥发生的原因 由表1可知,大学生发生运动性晕厥的前4位原因是重力性休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低血糖和中暑。

2.2 发作特征 发生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65例,一般体育运动中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

表1 大学生运动性晕厥发生原因构成

原因男生女生合计构成比/%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10122220.4

重力性休克11152624.1

低血糖5141917.6

中暑681413.0

其他痛经―10109.2

血管迷走性晕厥2465.5

心源性晕厥2687.4

脑源性晕厥2132.8

合计3870108100.0

2.3 对运动性晕厥的认知情况 本组病例中,男生认知评分为(3.52±1.52)分,女生认知评分为(3.40±1.44)分,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63);一年级认知评分为(3.09±1.24)分,二年级认知评分为(4.00±1.79)分,三年级认知评分为(4.64±1.22)分,四年级认知评分为(3.12±1.41)分,4个年级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P=0.001),而一年级与四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四年级分别与二年级、三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并发症及预后 本组病例有1例并发颅底骨折和颅内出血;3例并发头面部皮肤裂伤;2例并发肩关节脱位;5例并发软组织挫擦伤。除1例并发颅内血肿死亡外,其余均预后良好。

3 讨论

运动性晕厥发生与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或蹲下休息后突然站立、身体素质和身体状态不佳、运动前准备不充分、对运动负荷不适应、精神和心理状态不良及胸内和肺内压增加等[6-7]诱因有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学生体育活动增多,运动性晕厥时有发生。正常人脑血流量为每分钟50~60 mL/100 g脑组织,而全脑血流量低于每分钟30 mL/100 g脑组织或大脑供血突然停止6~8 s或需氧量低于每分钟3.0~3.5 mL/100 g脑组织都足以引起意识丧失而出现晕厥[5]。晕厥虽然是一种暂时的大脑功能障碍,除能发生躯体性损害外,有时亦能危及生命,因此正确认知和掌握运动性晕厥的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组资料来显示,运动中重力性休克和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最多见,晕厥多数发生于女性、较大强度体育运动和夏秋季。男、女生发生比例与滕乔生[8]、黄忠兴[4]报道相似,多发生于女生,可能与女大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少,耐受力较差以及生理特点有关;发生在高强度运动中主要是由于剧烈运动负荷超过心脏负荷,使心脏发生疲劳,释放血管紧张素Ⅱ,冠状动脉收缩,心脏供血障碍和缺血、缺氧,致心肌收缩力减弱,脑血流量减少;夏秋季由于天气相对较炎热,体液的丢失和外界环境温度太高不易散热而出现低血容量和中暑,再者学校开展大型的活动如新生入校军训和秋季运动会也较易发生运动性晕厥;不合理膳食也是运动性晕厥发生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还显示,一、四年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二、三年级,可能与一年级学生刚来新环境不适应或高中学习过于紧张而释放压力致运动不合理有关,四年级学生可能与就业压力或考研压力过大有关。因此应尽快让新生适应新环境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和调整大学生心理状况,以消除运动性晕厥的隐患因素。

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对运动性晕厥认知评分普遍偏低,其中一、四年级的评分明显低于二、三年级(P

运动性晕厥的治疗无特殊,使患者平卧或头稍低、下肢抬高以增加脑血流量,松解衣领及裤带,将头转向一侧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亦可指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如晕厥后昏迷不醒或伴瞳孔两侧大小不等或脉搏极不规则者,要考虑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本组并发症中绝大多数较轻,与Martikainen等[9]报道一致,但有时也会带来较为严重的躯体损害等并发症,因此要加强临床医务监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 参考文献

[1] 郑慧芬,王成,薛小红,等.不明原因晕厥相关躯体意外伤害.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97-99.

[2] KAPOOR WN. Syncope. N Engl J Med, 2000,343(25):1856-1862.

[3] 牛新.大学生运动性晕厥48例临床分析.中国运动医学,2004,23(5):556-557.

[4] 黄忠兴.浙江省大学生运动性晕厥的临床鉴别及预防.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6):410-412.

[5] 马中富,王瑞儒,宋祖军.急诊医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54-56.

[6] 陈善祥,步金星.5 km越野所致运动性晕厥的预防与急救.沈阳部队医药,2006,23(6):432.

[7] 谭欢.运动与晕厥.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22-324.

[8] 滕乔生.学生运动性晕厥的治疗.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88.

[9] MARTIKAINEN K,SEPPA K,VIITA P, et al.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with and without injuries: Where to treat these Patients? Eur J Gen Pract, 2003,9(3):91-95.

(收稿日期:2009-12-3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