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音方言忆过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检张掖市志,许多不用或语义缩小的方言土话,留存了过去的生活。如今,经历过的岁月被夹在了历史的纸页间,断裂的历史需要链接。 30年前祖母还在世,不会看钟表,但起得早,老人把晨星叫“亮明星”,把雷叫“呼噜爷”,吓唬我们时就说呼噜爷来了。70年代初搞人防备战时,街头贴出美国鬼怪式飞机和苏修飞机宣传画供人们分辨,我们就把那图上的飞机当呼噜爷,印下了少年更事后对世界的最初恐惧。
30年前张掖大街的地面还没硬化,路上的小石头叫“石娃子”,好像有生命。以前常下雨,家产院子中心空地叫“丹池子”,丹池子种花兼蓄雨水。城里都有芦苇,现在的中心广场后面原先的水塘就叫“苇池子”,旁边的小树林叫“树塘子”,冬天结了冰,我们就坐冰车子在上面滑冰。“皮坊街”(街音“该”)有硝制皮子的作坊,还记得一个被下放的“眼镜”佝偻着腰从硝水中捞出带臭味的皮子用铲刀刮削熟制的情景。城里有杨树的地方就有“老哇”――乌鸦的俗称,可能是取它在日暮时分归巢时还没有觅到足够的食物而爱叫的意思吧,那时人吃不饱,哪有鸟兽的食物等人温饱后拓展生存空间,老哇早被驱赶到视野之外不见了。看到“高梁”这词别以为就是高梁,这是张掖人叫蜻蜓呢,“叶贴子”好理解,蝴蝶停下不飞时,翅膀并拢的样子像贝占在叶片上,抓高梁扑叶贴于也是我们儿时的一项游戏。
那时城里还没有自来水地下水位比现在高,挖3米之右就出水,几个院子用一眼水井,木板或空树段围成井栏用“拢子”提水,拢子就是铁皮水桶,井栏上有拢绳勒下的槽,井沿冬天结冰很滑,提水要小心翼翼,要防拢子掉到井中,我们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城里也没有水冲厕所,只有垫土的圈,乡里人用“推车子”起掉大粪,推车子就是独轮车,因为院子进不去大车,推车子是最便利的运输工具。“恶索”是垃圾,取其视觉所引发的心理感觉,见了稀里索罗条状的废物,就引起心里的厌恶感,现在垃圾分类装袋后往垃圾道一扔了事,这词慢慢听不到了。
那时,娃娃的开裆裤叫“衩衩裤”,衣裳的前襟叫“捞襟”,没有手提包,更不像现在塑料袋满天飞,菜买上就绾起衣襟兜在胸前,衣服的后襟叫“扬尾巴”(尾音“义”),可能是形容人们还像未开化的猴子吧!现在衣服早进化到休闲的层次。但还听到把衣服口袋叫“搭包”,这倒概括出使用部位最本质的特征,布纽扣口叫“纽袢子”,把布毛毡棉鞋叫“鸡窝窝”,一是天冷垫鸡毛取暖,二是言其暖和像鸡窝。孩子的剪发头叫“英毛墩”,我想了好久,觉得这词最费解也最有特征,是孩子剪头后英姿勃发虎虎有生气呢,还是憨实淳朴一如当地民风?总之,中分有厚度的头发,像茂盛的青草被稍稍平着修剪,不讲究发型却又是那时最特别的发型。
过去没有跨季节性蔬菜,春天先吃黄芽葱,然后寡水面条饭里调热萝卜子,就是水萝卜,是春天上市早的一种菜。毛桃儿是土生的桃子,等不到成熟就摘下来卖钱。现在满街的花卷馒头的前身叫 “刀把子”。“脑豆子”是形如桃子的一种豆类,就是过去孩子们的小食品。张掖过去有很多炒豆子的作坊,现在当街门面熏得发黑的铺面早已消失不见,但脑豆子又出现在超市中,可见这豆子的生命力很长。过年买一副“羊吊子”,就是羊的下水。叔叔结婚在家里摆席,厨子很神气地手托“掌盘”,喊着“油啊!油啊”走过来,掌盘就是端菜的大木盘,上面有我们垂涎欲滴的西北大菜,那时也只能在席上吃到它,那可是羊肝羊肺羊心剁碎了掺粉面调料,炸了卷干子正宗做的。婶婶出嫁前用线绞掉脸上的汗毛叫“开脸”,祖父买几斤待客的纸包糖叫“糖瓜子”。从忧患的日子走出,生活好起来后格外怀想那时候咂糖瓜子的甜,现在,吃什么都不觉香了,但不想倒回到从前。
一年四季爱跟祖母住在院南面的屋里,冬暖夏凉的这屋叫“倒座”(倒音“道”),“梁花”是屋顶,“仰尘”是上面糊一层隔灰的纸,“床桌子”(床音“况”)上的大木箱叫“板箱”,一对板箱多半是祖母辈们的陪嫁,里面是些过时的东西,但可能就有见证历史的物件。天冷时架火盆取暖,讲究一点就用木炭,一般用“砟子”,砟子就是煤炭,挖煤的工人叫 “窑猫子”,大概是形容他们弯腰背煤时的灵活吧。买来砟子掺黄胶泥脱成煤砖。做饭用柴火灶,大户人家的灶房也是黑的,拉的风箱叫“风匣”,不像现在用鼓风机、液化气,还有抽油烟机。家家还有叫“老罐”(罐音“关”)的粗瓷缸,主要腌过冬的咸菜。炕上的小方桌叫“炕桌子”,睡起来在炕上喝过再下地,喝就是吃早。点的意思。 我们下学后作业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多,都玩一种捉迷藏的游戏叫“道道家”。几个院子相通,构成了快乐的迷宫,玩完后浑身是土;就是鼻子上也有土,张掖人把娃娃的鼻子叫“鼻疙瘩”,言其小巧可爱。“压油马”是找到一块板,中间支垫起来后你上我下晃荡的一种游戏,类似于今天的跷跷板。“嚎皮胎”形容爱哭的孩子,哭时脸像一个鼓胀的小皮球。“颠顿”是说老人糊涂:人生经历颠沛流离风风雨雨,思维停滞了下来,或许是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言注解吧。
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很贫乏,乡里人看过年的社火表演叫 “睇秩高子”(睇音“呆”),言其看得专心。城里人在过去叫“戏园子”,现在还在的七一剧场或快要拆掉的东方红电影院里通常看样板戏或阿尔巴尼亚电影,放解禁电影时,我们或从河西印刷厂纸堆中找到印废的票混进去,或从检票口压低身子钻进去,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片子是《侦察兵》,电影院人满为患,而现在家家有影碟机,电影院却门可罗雀。
过去的日子过得“难辛”――艰难辛苦,就是困难的意思。人穷而闲就横生事,形容此种状态用 “淡不济济”、“闲不旦旦”这两词。“抄花子”是乞丐的意思,穷极饿疯了,冷不防会从你的手里把食物“叼”过去,叼是抢的意思。做人得“活泛”,活泛是灵活,活动广泛了,才能办事灵活,内含因果。“害视”就是害怕对方,不敢正视对方,很形象地表现出羞怯状。“贼处处”形容人机灵狡猾,这词并不含过多的贬抑,于是,便“挖抓”着想一些办法,挖抓是乱动的意思,那时不许有人动歪心思,现在再想,能动歪心思的人就是当时敢为天下先的能人了。境况要是稍稍转变了或身体好了,就说“好大里了”,好到大而铺开,好到里面,进人问题的实质核心,这词隐含了多少词外的意蕴。等到了“了势得哩”,又形容场面大,得了一种势头,就掌握了事物的主动权。“伶干”指问题解决得干脆彻底,词语取了动作的伶俐和干练作内涵。最有趣的是“嚷仗”,是指吵架,像发生在两张嘴之间的战争场面。
至于“山得很”用与世隔绝的“山”字使人联想到土气和粗野。“肉得很”,视觉勾连触觉。今天,山里人进城做生意,把粗犷有力热情豪放揉进了城市,与时俱进,腻味了膏粱厚味的人们在寻找返璞归真的道路,由见面问“吃过了吗”转向蹦迪、瘦身等话题,也该筛选方言土话中表达精髓的东西汇聚到时代进步的潮流中来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音方言慢慢跟普通话交汇融合,有许多新词又挂到我们的嘴边,30年后,后人再为现在的生活作传,勾连起他们认定的历史生活和乡音方言:岂不知那词里也有今天最流行的生活,谁能阻挡这行进的步履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