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

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具体而言,是指对山川平原、花鸟虫鱼乃至家居摆设等事物的描写。环境描写常常出现在记叙文、小说、叙事散文等文体中,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名家佳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林徽因《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张之路《羚羊木雕》)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罗贯中《智取生辰纲》)

【借鉴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用来表现“景语”的环境描写,在记叙类作品中虽文字寥寥,位置不定,但均是作者匠心独运,有意为之。

一、意在创设时空,交代背景。一般情况下,环境描写直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了事情的真实性。如莫怀戚《散步》选段中既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初春”)和地点(“田野”),又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铺设了散步的环境,有静有动,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

二、旨在渲染气氛,烘托情境。写作中,环境描写和文章的事件、情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景为情渲染,情为景添神,情景相随。《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写得含蓄别致,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上述选段便着眼于夹竹桃的凋零之景,形神兼备,承袭了全文的哀伤基调,渲染了花落人亡的悲凉气氛。

三、为了表现人物,凸显性情。巧妙的环境描写,往往对所写人物起着不可估量的烘托作用:或衬托人物心情,或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由于爸爸妈妈的重财轻义,“我”不得已要回了羚羊木雕。在回家的路上,“冷冷的”月光与“我”的心调是一致的,张之路《羚羊木雕》的这个选段运用通感营造出一种凄凉阴冷的氛围,烘托“我”对好朋友出尔反尔后那种伤心、难过、孤单的心理。

四、旨在铺垫下文,推动情节。还有一部分环境描写,是为下文作铺垫,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罗贯中《智取生辰纲》选段通过直接描写“红日当天”,借“没半点云彩”间接衬托,表现天气的炎热。这样,天热既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乃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又成为吴用的巧计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实现的天时条件。所以,文章对天气炎热的着力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快乐仿写】

窗外,月色朦胧,树影婆娑,我喜欢在这无眠的夜里,静静地坐在桌前,捧一本心爱之书,慢慢品读,浅浅玩味,让那淡淡书香氤氲开来,淹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那一行行可爱的方块字,那一页页纯洁的脸庞,多像纯情的少女,她用灼灼的目光深情地望着我,我终于按捺不住诱惑,不知不觉向她走去。

(吕聪聪《你是我的那抹香》)

亮点:用环境描写开篇,渲染了一种闲静、舒适的美妙氛围,与安静读书的场景结合起来,极富画面感和感染力。

已是江南三月天,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蝶飞蜂舞,大地一派浓浓的春色。地处城郊的沁园春小区有幸与郊外的春色融为一体,只是小区的人们无心欣赏这些美景,人们总是每天清晨乘车匆匆离开小区,傍晚匆匆赶回家里休息,小区的美景也从眼前匆匆掠过。

只有他除外……

(吴超《满眼春意浓》)

亮点:环境描写别具一格,与标题相互映衬,语言精粹典雅,含蓄生动,颇具古典诗文写景之意境。

坐在窗前,明月依旧。月光洋洋洒洒地从窗前滑落,如丝如绸……不知是谁将这一轮满月推上天空,我望着如镜的圆月,望着寂静的黑夜,显得无比惆怅。

对着月亮诉说我的故事,诉说我的烦恼。初三最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分数击打着我的心,在不停地给我敲响警钟。月亮高高地挂在枝头,月光凄凉地洒向大地,更增添了我的愁绪。

(中考满分作文《月夜话凄凉》)

亮点:选段写明月皎洁,目的是为故事的展开渲染清冷凄伤的气氛,使文章笼上一层月光般的愁绪,使下文情节的展开水到渠成。

秋的满目枯黄难免会让人觉得失意。落叶在风中絮絮飘落,在蔚蓝的天际,焕发出最后的辉煌。它的生命已不再充满活力,我为它惋惜,同情它的生命如此短暂。

心底深处,总会想到墙角那些枯黄的小草,风中脆弱的身影,摇晃不屈的坚毅的身躯。

(中考满分作文《原来我没懂》)

亮点:以环境描写开头,情景交融,渲染气氛,给文章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作者的沮丧心情。

【片段升格】

原文呈现

秋天来了!抬头仰望,天空蓝蓝的,好像刚洗过的蓝宝石。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金黄色的树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跳着“秋之舞”呢!落叶铺了一层又一层,好像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

就在这样的季节,王大伯死了,死得悄无声息,让我们无限感伤。

…………

秋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凋落,但却静得出奇,让人顿生无边的凄凉与感伤。忽然,有人喊:“你们看天空!” 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朵朵白云像柳絮似的在空中徐徐移动,像一群小朋友在游戏,玩得很快乐,那种快乐就跟王大伯曾经带给我们的一样,眼前又不由浮现出了大伯摇扇时的模样:一张微笑着的脸,弯弯的嘴角,还有眯成缝的眼睛……所有人都笑了,他们知道,这是王大伯在天堂向他们笑呢!

(徐菲《一个来自天堂的微笑》)

升格建议

作为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本文的环境描写存在以下失当之处:

1.未明确环境描写的目的。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环境描写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为突出作文主题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甚至互相割离,喧宾夺主。选段一的开头就大肆渲染,写了“天空”“阳光”,“秋风”“落叶”,颇有重笔描绘秋景之嫌;选段三中对于“秋叶”“白云”的描写落笔过重,喧宾夺主,失去了方向性。

2.未做到环境描写的精练。当然,作为记叙文,重在记人叙事,环境描写应做到恰当、精到。为创设环境、凸显人物,环境描写应选取最有特点、最能达情的景物来描写,而选段中对秋景的描写用笔过猛,不宜面面俱到,大肆宣扬。

3.未注意环境描写的兼容。一般情况下,环境描写中的“景”应与所要传达的“情”相辅相成,交融合拍。既然是写王大伯去世的事,就应该传达一种感伤的情绪,写景时应选取与这种情绪相关的景或物;在笔调上,应该以一种感伤、冷寂的口吻切入。而选段写“天空”“阳光”“秋风”“落叶”“白云”等,过于喜庆、明朗,致使情和景互相割裂背离。

升格展示

王大伯死了,死在寂寥的秋天。他瘦弱的身躯终于如枯黄的落叶,躺在了这片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地上,他死的那天,连无止息吹刮着的秋风也停住了脚步,静静地看着他离去。

…………

秋风吹起,泪随秋叶一起飘落。忽然,有人喊:“你们看天空!”白云层层地堆积着,慢慢地移动,竟化成了一张微笑的脸,那弯弯的嘴角,眯成缝的眼睛,就像大伯摇扇时的模样。所有人都笑了,泪痕被风揩干。他们知道,这是王大伯在天堂向他们笑呢!

(徐菲《一个来自天堂的微笑》)

升格借鉴

升格后的文段有效地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并且还注意选取秋季中的特定景物加以刻画,实属难能可贵。修改后的文段一只选取落叶、秋风两种景物来铺设环境,烘托悲伤的气氛;文段二则借落叶、白云等,表现王大伯对人们的影响。这样,环境描写的语言更精练,效果更突出。同时,在环境描写的气氛上,冷寂的笔调与悲伤的情感更一致,且把景与人协调起来,更能表达出作者对王大伯的怀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