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至深处意自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伯牙绝弦》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个情谊真挚让我们荡气回肠、蓦然垂泪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77个字,却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也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关键词:伯牙绝琴;教学体会;高山流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84-01
《伯牙绝弦》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个情谊真挚让我们荡气回肠、蓦然垂泪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77个字,却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也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本文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杨氏之子》,因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前,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复诵读课文,认真的研读教参。然后,我又上网搜集了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高山流水的故事以及相关音乐、视屏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二)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体会朋友间真挚的情谊;(三)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由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绝弦”,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等初步理解文言文意思,在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两人是知音”的牵引下,让学生找到关键语句,反复朗读,有效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而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最后在音乐《高山流水》的烘托下反复的吟诵、背诵课文。
课文开始,我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来,读出古文蕴含的深情。当孩子们达成这一目标,我便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了吗?谁来说说?”(生说大意)
学生说完后,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好极了,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好皎洁的月色呀!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清风、明月、杨柳是那么的柔美!真多美呀!所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哦!
师:然而,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
师;所以最后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
(幻灯出示,伴着音乐,师深情的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
(师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孩子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背诵课文吧。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所有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伯牙的世界,伯牙的悲痛,也就自然地流入了学生的血液。感情是不竭的动力,这一节课上得“学生面色涨红、小手直举、眼闪泪光、”。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千古流传感人至深的真挚情感流淌在孩子的心间。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真真切切地做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翱翔,这就是灵动的精彩吧。一堂课,我和孩子们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