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至情至性之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至情至性之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轼的作品在高中教材中占有极重的分量,无论是诗词还是辞赋,都深受大家的喜爱,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系统深入研究苏轼作品不仅有利于夯实语文教学专业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更是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好课题。故,本文试对苏轼的怀人之作做一个探究性课题研究。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仕途多艰,屡遭挫折,甚至濒临死境,却在困厄之中更为坚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悟,对真挚的情感尤为珍惜。刘熙载曾说:“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苏轼对手足、妻妾、朋友、老百姓乃至世间万物都是至情至性的,他热情地对待周边的人和事。以手足言,苏轼和弟弟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即是兄弟情深又是知心朋友;以妻妾言,苏轼对他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女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更是情深意重;以朋友言,苏轼与朋友之间肝胆相照,尤能患难中见真情。故,其想念里多为思弟、悼妻、念友,以下尝试分别论析:

1、思弟

苏轼比苏辙长两岁,二人性格很是不同,苏轼豪迈耿直,苏辙恬静冷淡,但二人的政治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持,彼此写诗寄赠以通音信。林语堂说:“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字子由。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苏轼自二十六岁始即宦游四方,之后很少有机会与苏辙相聚,即使相会也短暂仓促,因此在他诗词中常见其对子由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藉由梦表现出来更是多见。如《渔家傲》(七夕):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此词于元丰二年(1079)七夕之时作于湖州,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起,又暗用谢灵运与谢惠连兄弟的事,说在梦中实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相聚,表达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又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南迁惠州途中宿造口遇雨时也兴起思弟心绪,作《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以示想念。另,于熙宁七年(1074)捕蝗至于潜县的浮云岭,苏轼极为疲惫之时写有两首怀念子由的诗《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有怀子由弟二首》表达对弟弟的想念和时局烦事的厌倦。写于元丰三年的《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以诗迎之》也表达了对子由的这种深切思念之情。

2、 悼妻妾

苏轼与原配王弗、继配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之间的深情厚意,很是令人动容,诗词中表现这种深情的经典之作莫过分别于悼念王弗与朝云的两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西江月》(梅花)。

先看《江城子》。此词作于苏轼知密州时,是其悼念亡妻王弗之作。王弗比苏轼小三岁,十六岁时即与苏轼结婚,死时仅二十七岁。她聪颖贤惠,在家侍奉父母尽孝,出嫁侍奉公婆恭敬,对苏轼的关心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但不幸于汴京早亡,后归葬于四川眉山祖坟。十年后,苏轼写了这首悼亡词,抒发了对亡妻的想念,表现出内心无限的凄楚。上阕开头便写出夫妻诀别已十年,虽然是生死之隔,但对亡妻的思念仍是“不思量,自难忘”,然孤坟远在千里之外,这种深切思念之情无法到其坟前一叙。然即使相逢妻子恐怕也认不出自己了,因为自己在生活的奔波中已变得两鬓苍白,面容憔悴而苍老。下阕思极而梦,终于在睡梦中返回家乡与王弗相聚,爱妻依旧临窗梳妆。二人相见,未语泪先流,一切的恩爱、悲苦尽在“无言”的“泪千行”中。最后料想自己断肠之处就是那明月当空、松树林立的山冈爱妻坟墓之处。一个梦,把过去的生活拉近,但当时的美好已不复存在,把现在的感受融入梦境,却又是如此的悲苦不堪,使得整首词溢满无限凄凉之感。此词从思念亡妻夜不能寐,到梦中相见无言,再到醒后凄凉,读来缠绵悱恻凄婉动容。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正笃厚的感情,是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的阻隔超越生死的界线而永恒存在的,苏轼对妻子的情感便是这样的一种永恒。

而朝云,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纳的侍妾,后在绍圣元年跟随苏轼到惠州,期间一直陪伴左右不离不弃,最后卒于惠州。相处二十二年,不仅是苏轼的红颜知己,更是苏轼精神上的挚友。苏轼在其卒后三个月写有《西江月》(梅花),以抒发内心哀痛之情: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由最后两句说自己爱梅的情趣已随着逝去的朝云飘逝,不再有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梦见梅花的梦了,可知苏轼对朝云的喜爱与思念之深。

3、念友

苏轼一生交游广阔,性格热情而豪迈,待人真挚,朋友很多,仅据吴雪涛、吴剑琴辑录的《苏轼交游传》统计,与苏轼有过从交游的人多达307人。苏轼仕途多蹇,无法与好友长聚,多情的他也就常发念友之思,如《西江月》(姑熟再见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香泉。相如依旧是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此词为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七月去黄北归,过孤熟,遇徐君猷侍儿胜之时作的。首句即感叹徐君猷逝世之往事如梦,活着的人却还在思念他而泪流不止,诗人也依然如相如般是一瘦儒,而徐君猷却已仙逝升入瑶台阆苑仙境。下阕写胜之丽质纤弱,舞姿轻盈,歌喉流畅圆润犹如累累串珠。最后写诗人走马归来再见胜之,虽其舞姿歌喉依旧姣好,但已再适他人,倍增感伤,便以扇遮面不欲见之。苏轼不直写自己对徐君猷的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再遇侍奉过君猷的歌妓胜之来表达,思念之情更见深浓。又《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此词是苏轼连夜乘舟从润州赶到扬州与朋友欢聚在宴会上作的。首句即以杜甫思念李白想与之举杯论文,而把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来比喻自己思念朋友。接着写扬州的繁华富丽,而随着时间在花开花落间的流逝,苏轼思友更切。下阕写苏轼连夜乘舟至扬州与友人相会。友人见到他时是又惊又喜,还笑话他旅途困顿的疲惫容颜,笑话声中还带着浓厚的吴地乡音。最后一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其一中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与友人欢会激动不已的心情,好像恍如梦中令人无法置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达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另《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昨见韩丞相言王定国,今日玉堂独坐,有怀其人》等诗也是怀念友人之作,兹不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