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的三个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作文中,审题立意依然是评判作文的首要标准。对于材料作文,如何让审题不脱离材料的范围?如何把握审题立意的标准?如何让审题立意更深刻、更具体?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写好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因此,对材料作文的审题进行清晰的界定,是高三作文教学的基础。正确对待材料,把握好材料与作文联系的“度”,应该关注以下三个原则。
一、多角度审题与材料的整体把握
近年多省市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中,大都做了这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就对材料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可能为写作提供多种角度,可以从材料整体内容寻找写作的角度,包括材料中主体的行为与结果、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内容的价值倾向等,也可以从材料某些细节中寻找有价值的观点,甚至可以对材料本身的价值意义进行思辨,等等,材料为写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但是,这种多角度的审题一定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在正确处理单个角度与材料主体内容或者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中确立观点;或者是在材料含意、话题的范围内辨析某个角度的价值。总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者瞎子摸象。
例如这样一则材料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多角度分析,可以从萧伯纳、周国平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或者结合等三个角度审题,但是,探讨话题应该限制在“对人生的态度”“人生的得与不得”等范围内。从萧伯纳观点的角度可以论及“如果把人生最终目的定位为结果的话,那么得到了和未得到都是悲剧的”;如果能围绕“得到了或者未得到结果的悲剧根源”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可能会忽视过程的快乐,把过程当作苦役,获取结果手段的悲剧性以及结果获取之后的迷失,等等,那么,文章会更深刻。从周国平观点的角度可以辨析“体验人生的过程和收获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生的快乐”。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可以讨论“每个人总有不可消除的痛苦,但是摆脱占有欲,欣赏生命的过程,就能有快乐”,等等。
但是,如果讨论诸如“目标的重要性”“拥有理想,才能快乐”“追逐梦想”“知足常乐”“切勿安于现状”“态度决定成败”“不同的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问题,则是审题偏颇。看似与材料中出现的“追求”“创造”“品味”“体验”等词句相联系,却忽略了材料的整体内容,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自然离题甚远。
当然,抓住材料中的“细节”而能“牵一发动全身”,既能把握好审题的方向,也可能把论述引向深刻。
例如这样一则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可选择的审题角度很多,从晏子、车夫、车夫妻子以及夫妻关系等角度,都可以有比较好的立意。单从材料中的细节入手,寻找论述的焦点而言,车夫的“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则是很有价值的细节。比如,可以从车夫的“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的驾车样态,分析所谓的“气势”,如果能围绕“人的外在与内在”的协调、矛盾与断裂、气势的背后等层面分析,可能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把车夫的“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与晏子“志虑深沉,面无喜色”相比较,辨析气势与气度的关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围绕车夫的“快乐”,探究“普通人的快乐”也未尝不可。但是,必须要把车夫的快乐放到整个材料的背景中分析:也就是客观地看待车夫的事件,即车夫的“得意”、妻子的不满以及车夫“一改故态”“做了大夫”,可以从车夫的“快乐”是他的“真实”反映,车夫的“一改故态”以及“如实回答”也都恰恰表现了他的“真实”,如果从做一个“真实”的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则可能会有更深的思考。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写“做一个快乐的车夫”,有违材料的主题价值取向,这种顾虑是必要的;但联系整个材料,给车夫的“快乐”恰当的解读,也许反而会更深刻,也更符合材料。
总之,审题要从材料的某个角度出发,整体统筹材料,采用聚焦的方式,深入辨析材料中的点与面的关系;而不是抽取所谓的材料中的某个片段或角度,去做丢开材料的发散思考。
二、材料的共性提升与个性凸显
审题要解决好观点从材料中来,但要防止对观点过度拔高,避免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从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者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要处理好材料的共性提升与个性凸显问题。
例如这样一则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分析上述材料,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审题,比如从牧师的角度,可以有“善于用智慧的方式处理问题,往往会收到满意的结局”。从孩子们的角度,可以有“要懂得分享和拥有:一个人的拥有可能是短暂的美丽,与众人分享可能获得满园的春天”,“要懂得珍惜:如果爱一种事物,就要让它以合适的方式存在”,等等。
但是,为了避免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空泛的分析,写成标签式的文章,必须在分析过程中凸显材料的个性。比如,如果从牧师的“智慧地处理问题”角度进行审题立意的话,就要围绕“牧师的智慧”来做文章了。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智慧地处理问题,不是简单肯定或否定。牧师没有像前任那样简单给予,任由孩子采摘;也没有轻易拒绝,而是给孩子讲了道理,让他们自己选择。如果从材料出发,再深入分析简单否定和肯定的本质其实是“哲学上的二元论或者是生活中的非此即彼”,最后再提出“生活的结局可能是单一的,但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而生活的魅力就在于过程,在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之外,有第三条道路可走”,那么文章会更厚实。二是智慧地处理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或尊重事物的规律。抓住材料中牧师所讲的:“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三是智慧地处理问题,要把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智慧的根源在于对生活的爱和责任的担当。突出材料中牧师的身份特点,他不仅送出了满园子的春天,更主要的是他能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爱和分享,这是牧师的责任。
关于智慧地处理问题,可展开的角度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角度都适合材料作文,上述分析能紧紧围绕“牧师的智慧”做文章,则很好地做到了审题中材料的共性提升与材料的个性凸显的紧密结合。审题明确了作文的方向,但要通过立足于材料的具体分析,不断地校准方向,以避免大而化之的空谈。
材料为作文的审题明确了一个话题或者观点,甚至确定了分析的方向,但是,对于观点的论述分析,则不是任意地拔高、笼统地论述,必须要有“就事论事”的意识,在观点的统率下,将具体材料的“这一个”或“这一类”分析透彻。
三、适度迁移与材料间的“神似”
由材料引发的联想、比较,是丰富作文素材、拓宽作文思路的基本方式,这种由此及彼的生成方式,也是审题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所选素材品质的高下。选择材料作文的素材,要力求做到对材料的适度迁移,实现材料间的“神似”。
例如,上文中的“牧师与郁金香”的材料,围绕着“怎样去爱和珍惜”的角度进行审题和迁移选材,有学生提供了这样两种思路:
(一)曾经,卖油郎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裳,怀着期待与敬仰,虔诚地等待心中的她归来,可是等到的却是烂醉如泥的花魁,他没有将心中的女神像摔碎,而是安静地傍着她身旁入睡,甚至用珍爱的新衣服的袖子承接她呕吐的秽物。这已不仅仅是爱,更是一种无声的救赎——我爱的不仅是你的美,还有你的脆弱与不完美。在这种朴实的爱中升华了一种圣洁的东西,既救赎了自己的崇拜,又维护了可能陨落的美好。也正如牧师在春末赏着满园鲜花的同时,“送”让他收获了孩子们的友情,延续了更多的美丽。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囚犯,在入狱前把他家的鸽子一起带入监狱。他在鸽子的陪伴下似乎不显得那样孤独,而他自以为也给鸽子一个安全的地方。
几十年后,当他获释出狱,他望着纯净的天空,不知所措。他伸出手欲将鸽子放飞天空,却惊讶地发现它早已丧失了飞翔的能力。一次次地摔落在地,带给了它生命的终结。老囚犯以为这些年的悉心照料是一种关怀,不想这却成为限制自由的工具。像一把有些钝了的尖刀,一点点地割除鸽子生存的能力。我们为何总是试图触碰,得到那些所谓“美好”,可是却往往事与愿违:我把玫瑰紧握在手中,可它却枯萎了;我把鸟儿紧抱在怀中,可它却死去了;我守住溪中流下的每一滴水,可它却干涸了。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思路更切合材料:以怎样的方式去爱和珍惜。老囚犯、鸽子与孩子们、郁金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飞不上蓝天的鸽子和满园的郁金香正恰恰证明了以怎样的方式拥有和爱护更有价值的命题。反观“卖油郎护花魁”的素材虽然也是谈如何去爱或者爱什么,但是,卖油郎爱护花魁与牧师爱护郁金香显然有本质的区别,在第一种思路的分析中也说到了卖油郎的爱是“我爱的不仅是你的美,还有你的脆弱与不完美”,而牧师是“‘送’让他收获了孩子们的友情,延续了更多的美丽”。当然,从这个角度看,也许二者之间在结局上有“爱的付出会有更多的回报”这样的相似点,但这并不是材料所传达的主要内容。
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审题是“重灾区”,而文章审题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迁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考场材料作文的关键;在材料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紧紧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养成研读材料、具体分析、深刻思考、巧妙迁移的写作品质,这样才能开拓出材料作文写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