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治地区献血者AX亚型一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治地区献血者AX亚型一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一例献血者ABO亚型疑难定型标本的确认试验结果。方法应用正反定型和吸收一放散试验,检测血型疑难标本。结果该献血者符合ax亚型的血型血清学特征。结论当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和吸收一放散试验,以确定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

【关键词】献血者;ABO亚型;血型血清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91-01

1病例简介

献血者,男,50岁,2008年8月无偿献血400ml。抗-HIV,抗-HCV,抗-TP,HBsAg均为阴性,ALT正常,鉴定血型时,使用单克隆抗体正定型,其红细胞与抗-A、抗-B、抗A1均不发生凝集反应,与抗AB凝集为2+;反定型时其血清与Ac不凝集,与Bc反应呈2+凝集;但经本实验室自制人血清抗体正定型,其红细胞与抗-A、抗-AB明显凝集,经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献血者符合Ax亚型的血型血清学特征。

2血型血清学检查

2.1试剂与仪器单克隆抗-A、抗-B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80806);单克隆抗-AB、抗-A1、抗-H(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80526);人血清抗A、抗-B、抗AB本室自制;A、B、O试剂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80623);BYL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

2.2方法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均参照文献[1]中方法操作。

2.3血型血清学结果

2.3.1ABO血型鉴定见表1。

3讨论

献血者红细胞与单克隆抗-A、抗-B、抗AB、抗A1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和抗-H血清反应与B型红细胞比较增强,与人源抗AB血清反应明显增强[2],与人血清抗-A、抗-AB在室温条件下凝集,在4℃条件下凝集强度增加,正常人Ac与该献血者放散液与A1c凝集,Oc放散液与A1c不凝集。吸收后原抗-A效价为;正常人Ac:2、该献血者:16、正常人Oc:64,证明该献血者红细胞上存上A抗原。

A型血主要有二种亚型即A1和A2,构成全部A型血的99.99%,其次有A3,Am,Ay,Ax,Aw等等,这几种亚型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少见。Ax亚型是A血型的一种弱表现型,1935年,Fischer和Hahn最早报道了Ax表现型[3],它的主要血清学特点是:红细胞与多数来源于B型血清的抗-A不发生反应,但是可以被大多数来源于O型个体的抗-AB凝集,没有混合视野表现。血清中通常含有抗-A1,后者有时候可以凝集A1和A2细胞[4]。除了H物质,Ax分泌型个体唾液中可以检出痕量的A物质,在对抗-A的凝集抑制试验中,使用Ax细胞作为指示细胞,A物质最容易检出[5]。

Ax表型主要血清学特征是:与大多数B型人血清中抗A不发生凝集,而与大多数O型人抗A1B发生凝集,不出现混合视野凝集。血清中经常含有抗-A1,偶尔有既凝集A1也凝集A2的抗体。Ax分泌型唾液中含有正常H抗原,但A抗原极少。Ax细胞能吸收抗-A,但放散抗-A的能力要比A1细胞强。Ax人血清或红细胞膜中检测不出A转酶或检测出极弱的A转移酶。只对1例Ax进行了DNA水平分析,其最后两个编码外显子序列基本同A1,但只是有一个碱基变化,即216位氨基酸发生Phe-Ile转换。

Ax亚型在常规血型鉴定时很容易被误定为O型,而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因此,常规ABO血型定型应该做正反定型,两种血型鉴定结果相互验证可以防止某些A、B亚型的漏检及其错误结果,使血型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从而保证临床的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勇,马学严,主编.实用血液免疫学:血型理论和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86-688.

[2]向东,郭忠慧,刘曦,等.AB亚型细胞上H抗原强度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190.

[3]Fischer W,Hahn F.Ueber auffalrende Schwache der gurppenspezifischen Reaktionsfiihigkeit bei einem Erw-achsenen.Z Immun Forsch,1935,84:177-188.

[4]Vos GH.Five examples of red cells with the Ax subgroup of blood groupA.Vos sang,1946,9:160-167.

[5]Salmon C,salmon D,Reviron J.Etude immunologique et genetiflue de la variabilite Ax.Nouv Rev Franc Hemat,1965,5:27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