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心理效应 提升德育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心理效应 提升德育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听讲,玩手机、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甚至与老师对着干,中职教师难当,中职德育课的教师更难当。而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德育课教师能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认真了解学生心理,巧用心理效应,将其合理运用于实际教学,对于提升德育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俗称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诸多实验证明第一印象在人们心目中难以改变。因此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与他人的初次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对于广大中职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学习、品行各方面往往都存在各种问题,长期遭受部分老师的批评,甚至嘲讽,老师在其心目中已经留下深深的积怨。所以中职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新生面前留下不一样的第一印象,让他们意识到中职与初中的德育教学有所区别,中职的老师对他们饱含着爱心和尊重之心,在中职阶段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学好文化和技能,塑造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为此,中职教师应该努力做到:首先,精心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表,让学生能在第一眼见到一位既干练、自信、果断又平易近人的老师;其次,精心设计准备自己的第一次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既能见到一位表达清晰流畅、书写整齐美观、专业知识深厚、循循善诱的老师,又能知晓中职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包括目标、具体课程、教学形式等,尤其是要说明德育学习对于今后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德育课程今后要涉及的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切忌在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时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刻意提及学生在初中时的各种不良表现和并不优异的初中成绩,并以此作为要求他们以后好好学习的重要理由。这种做法只会在第一时间让中职学生将你划隔在他们的内心之外,严重影响以后的教育教学。

二、蝴蝶效应

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一个表情的呈现,一次作业的批改,正确的,恰当的,可能传达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正能量,会积极影响学生一辈子;错误的,武断的,也可能传达给学生无穷的负能量,会消极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要比其他科任教师要细心,要时刻注意细节,尤其是学生敏感教师容易忽略的小细节,比如,与学生交谈时的语气,批改学生习作时评语的用词,处理学生错误时的态度等。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身为德育教师,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本身就是教育力量的一个重要构成。有些德育教师只注重课堂之内的教学效果,忽略自身课堂之外的表现,往往就容易在学生心目留下这样的印象:老师也只是口头上讲讲而已,他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们做到?!这样一来德育课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鉴于此,德育教师对自己一定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高要求严标准,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征服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始终能对自己钦佩有佳、心悦诚服。“亲其师,信其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否则,负面评价一旦形成,学生就可能由讨厌一位老师,进而讨厌他的课,发展至反感、抗拒他的教育,并形成恶性循环。

四、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在德育过程中,一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采取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二是教育举措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积极进步主动向上的心。在实际生活中,关心关注、理解帮扶学生,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恰当地处理德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要动不动就对学生放狠话,发脾气甚至恐吓、威胁、暴打学生。

五、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夫妇。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这个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学生,那么学生将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既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爱,犹如一剂“强心剂”。中职学生本来就是中考失利者,自卑、敏感、脆弱。如果老师能给予学生适宜的期望,就如在他们灰暗的心头点燃了一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值得注意的是期望一定要适宜。首先,期望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效应。

实践证明,德育教师适时、适当巧用心理效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情绪生活,拉近师生、生生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自身的潜能,提升德育课堂教与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