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简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简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89-01

摘要: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项数学知识的一个整合体现,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特别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有着丰富的情境模式,做好小学应用题教学,对于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困境主要表现在问题呈现形式单一和结构封闭、忽视语言教学、教学类型化、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造成了学生“谈题色变”,或者直接对于应用题不抱任何希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问题来源生活化、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注重审题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笔者认为,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实现其工具性,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值学生各项习惯的形成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对于其当前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对题目结构的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牛卫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中多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

数学是一项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科目,同时,数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目,所以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题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比如最基本的路程类型的应用题,我们就可以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对于已知条件进行替换,或者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让学生能够从一个题目上学习到不同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将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其实也运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于生活化问题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不仅能够拉近科目与学生的举例,生活化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也比较容易接受,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学习长方体面积计算的时候,我就根据学生冬季经常玩的“沙包”进行举例:大家都喜欢玩沙包,那么你们会不会自己做呢?那么做一个边长为5CM的沙包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料呢?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思考与学习,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编应用题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的辅导者与引导者出现在课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知识的领悟、解读,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去设计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激发他们自觉地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训练时,要注意学生自编的应用题要符合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要符合逻辑要求,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编写出的应用题要同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另外,在指导学生编写应用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等,在这期间也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目的。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应用题解答中的第一步,也是很多学生失分的关键点所在,比如审题不细心,就会导致解题的失误,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学生一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简缩问题。审题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来反映的,教师应抓住关键语句分析题目,掌握解答有关应用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通过使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为了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审题,教师应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运用条件或问题变换的对比练习,运算方法互逆的对比练习。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复述题意这一环,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通过复述得以反映。而通过复述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詹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云南教育》,2005 第28期

[2]石青林.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培养概述.《青海教育》,2008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