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音乐中的开放性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音乐中的开放性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在这些体现着中国人思维特征和审美特征的音乐之中,追其渊源,却又有许多为外来的。这充分体现了先人们的开放性格。仅举三点为例:

1.在公元前2015年左右(夏朝)中国即已开始了与四周其它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路史·后记》十三《注》引《竹书纪年》载:“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献其乐舞。”而后这种交流一直延续到了各朝各代,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当时,在宫廷中盛行多部音乐。初时为七部,后又发展为八部、九部直至十部。这些“正统”的、流行于宫廷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只有两部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之乐(即燕乐和清商乐),其它八部均为外来之(即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可见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程度。

2.中国的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这些融化着中国人思维的民族乐器,有许多却非中华民族所固有,而是由外族传入而来。如流传于中国各地的唢呐、北方的管子、中国的“竖琴”——箜篌、打击乐器钹以及中国的乐器之“王”琵琶等等。其中以琵琶最具代表性。琵琶是在魏晋时期由西域传入的。开始时同中国多种弹拨乐器共称琵琶,后来它逐渐地取得了统治地位,独具其名。当它在它的祖地消亡以后却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成长起来,现在在它的血管里流着的已是中华民族的血,它已带着中华民族的审美与思维又重返了世界,林立于世界优秀乐器的行列之中。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乐谱的国家。在唐代即已有完整的乐谱。开始时是用文字记录的,后来觉得汉字写起来太繁琐,逐渐地简化字体,形成了一种减字谱,即今之为古琴所专用的乐谱。它不像五线谱那样对音高、节奏、力度、演奏方法等均记录无遗,而是只记录演奏技法和音位,对节奏则不加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所出现的工尺谱也没有节奏标记,各地流传的记谱法,如广东的二四谱、西安鼓乐谱及锣鼓状声谱等也均无节奏标记。难道中国人创造不出节奏标记法吗?非也。中国的作曲家们不想把自己的乐曲禁锢起来、封闭起来,而是给演奏者以很大的自由,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参加乐曲的创作。他们不把节奏准确地标示出来,而是让演奏者自由处理。由此形成了中国器乐音乐的另外两个特点:作曲者和演奏者的互兼性和音乐风格上的求异性。

可惜的是这一开放性思维在其发展中遭受到巨大的破坏。从宋元杂剧开始,直至明清昆杂,其音乐均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这时期虽然也有开放思维的某些闪现(如唢呐即是这时引进的),但在整体上和主流上却是保守的、封闭的。当几世纪过去之后,中国人再看外国时不免因差距之大而大吃一惊。学习、引进、照搬、模仿之风再度兴起。然而性质却同以前截然不同了,它已变融化他人为被他人融化了。

(图: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