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区经济论文:小议地区低碳经济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区经济论文:小议地区低碳经济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乔柳杨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低碳”产品的实用性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完全检验,消费者普遍对新款产品持观望态度,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不算高,追求低碳商品并愿意为低碳付费的消费者还是少数。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推行低碳生活尚有阻力。这需要对公众加强“低碳生活”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基础

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在黑龙江省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开发区是牡丹江市抢抓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哈牡绥东对俄经济产业带”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在原“牡丹江江南新城区、牡丹江对俄贸易工业园区、国家级牡丹江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三大园区基础上,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品牌效应进行整合而成立的。旨在通过开发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牡丹江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化、产业化进程,以“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实现“一江居中,两岸同兴,建设山水园林城”的重要城市发展战略;2008年,七台河市、望奎县望奎镇、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伊春朗乡林业局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目前,七台河市初步形成了优质焦煤、优质焦炭、电力工业、煤化工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煤电化工业基地。按照发展规划,2008年七台河进一步延伸煤电化产业链,丰富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加强煤电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七台河在全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建设为载体,重点建设优质焦煤、优质焦炭、电力工业、煤化工四大基地,进一步完善煤焦化一体、煤电建一体、木制品、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农用机械及零部件等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使七台河工业实现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使废弃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率大幅降低,从而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望奎县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县后,将望奎镇作为全县的试点乡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望奎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0元,资源消耗指标、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鸡西分公司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少地表沉降和废物资源化利用为着力点,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初步形成了采煤一选煤矸石发电一体化开发与“三废一沉”上下游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朗乡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以“林木资源循环开发、木材加工业之问相互带动、林下资源循环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生态旅游相互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循环经济格局。伊春市朗乡林业局在发展生态型林产工业循环经济上,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要求,积极构建“产业兴局”发展战略,从林木资源培育入手,建立“培育资源—产品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产品—培育资源”的“林板一体化”生态型林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强化林区“三剩物”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开展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保障资源有效供给;发展林下经济,增加职工收入;实施节能减排,改善林区用能结构;推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森林景观资源。从目前看,五个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态势良好,循环经济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对化工、电力、水泥、酿造等重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开发资源而不破坏资源,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切实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对一些用能大户进行高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强化重点区域减排。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交通工具进入运输市场,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著重降低工业、建筑、交通和公用设施等领域的能耗。制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适合黑龙江省省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采取鼓励减排或者奖励并举的措施,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放任。应该正确引导企业规范生产,限期整改,既保证企业的利益,又能促进企业低碳化经营。适当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日之功,应该立足长远,避免只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数据和政绩。应该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