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男高音成长中常出现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作者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多年学习实践,从中声区、高声区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总结出男高音成长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男高音;高声区;中声区
我们根据人的各自生理条件的差异,将人声大致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和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这六个声部。男高音作为这六个声部中最难训练的声部,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声乐界里经常说:男高音是最有魅力的声部,也是最难练的声部。在此,我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经历,谈一谈男高音在学习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见解,希望能帮助男高音学习者少走弯路。
一、关于男高音的中声区
关于男高音的中声区,许多声乐教育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课堂上,教师们也喜欢用“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地基”等来比喻中声区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我认为对男高音而言,建立一个具有男高音特征而不单薄的、省劲而不浑浊的、音色优美而颤动正常的中声区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向高声区转换的能力。而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观察到很多初学者对中声区的练习存在以下误区。
(一)用力过大
我们注意到有些初学者在唱中声区时,有用力过大的倾向。这可能是由于唱中声区的音最自然并易于持续;或者由于声音概念的错误,追求男中音一样的宽厚中声区。但用力过大显然是不对的。美声唱法是混合声,这种唱法要求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成分逐渐增多而且要合理利用腔体以便得到更多的共鸣和泛音。我初学时,由于声音概念不正确,唱音阶上行练习时常常一开始就用响的大的声音,唱到f2就唱不上去了。那段时间我感到很郁闷。我自从变声期过了后,嗓子条件就比较好,平时喊叫或者唱流行歌能唱到HIGH E。但是为什么学了美声唱法后连f2都过不了?后来上了大学,在前两年里,导师从不允许我唱高音,而且每节课训练的内容只是保证小声,不费气力的去唱中声区的音。在这个基础上,又要保证每个音都平稳和落到气息支点上。在这种沉闷的学习中,我曾经好几次打算放弃声乐这个行当。幸好我坚持了下来,声音也慢慢地出现让我欣喜的变化:中声区有了亮心的感觉,慢慢地出现了规律的波音,f2-a2也能自然地支持住了。我终于可以唱一些中等难度的艺术歌曲,当然这不完全是改正中声区用力过大就能得出的必然结果,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不要加额外的力去唱中声区的音,不要用最强音唱歌,大声歌唱必然会影响律动感和分句法,不利于获得泛音和真假声混合,更不利于获得轻松自然的高音。
(二)声音“机械统一”
男高音要获得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务必要随着音区的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运用不同部位的共鸣尤为重要。在给学生练声时,声乐教师们常用“兴奋起来、打开喉咙、放下喉头、每一个音都唱到支点去、气息向下拉、软腭往上提”等说法来提醒学生调整状态,正确发声。但是悟性不好的学生,因为长期的潜意识习惯,容易把这些“真理”套在每一个音上,造成声音“机械统一”。那么,是否该用同一的感觉唱每一个音?就我自身感觉而言,这是不妥当的。观众听到歌者的音色统一,并不代表歌者是用同一的感觉唱每一个音。其实歌者在发每两个不同的音时,气息、声带、喉部肌肉、腔体等都在迅速地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动作确保不同的音高都具有和谐顺畅的音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试验:有意识地用同样的腔体、气息状态,一口气唱一个d1跳到d2的八度跳音。我们会发现用唱d1的感觉根本唱不好d2。因为要唱好相隔一个八度,需要身体各方面较大的协调配合。假如我们在初期练习不注意寻找每个音和腔体、气息的协调规律,一味把“真理”套到里面,将会导致中声区僵硬,无法向高声区过度。想要尽快找到自己每个音的客观统一和主观状态不统一之间的联系,我建议大家多点用录音的方法,记住每一个发出良好音响效果的身体状态,把这种状态潜移默化为歌唱时的条件反射,把不统一的主观状态变统一,把不自然变自然,达到“灵活统一”。
二、关于男高音的高声区
男高音的高声区,是最能激发观众肾上腺激素的灵丹妙药。但是男高音高声区的建立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唱好高音是要靠一定技巧能力才能获得的,对于一名初学者来说,他的自然音域一般唱到g2就唱不上去了。如果让其用狠劲“挤上去或喊上去”,时间长了就可能把嗓子唱坏,还有初学者在学习一开始就急于扩展音域,并演唱一些音域较宽的歌曲,他们在中声区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发音方法或在声音上还存在前文中所指出的问题,没有进行必要的改正之前,就急于唱高音而且为了盲目追求音量,拼命的唱强音,结果喉咙越卡越紧,声音生硬、苍白、松散,这样唱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整个发声器官失调,甚至会使声带发生病变,最终中止自己的演唱生涯。所以笔者在这里忠告大家,一定要改掉前文中所述“声音‘机械统一’”、“用力过大”等中声区的毛病,才可以着手准备高声区的训练。
第一步:建立信心 勇于探索:每天练习前都要自我暗示:“我已经把 中声区的基础打好了,只要我不急于求成、耐心练习、循序渐进、不久的将来肯定能获得完美的高音!”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人音域是天生的,但是艺术嗓音的高音技术肯定不是天生的。每个声乐大师都是经过长久的训练才渐渐掌握高音技巧。证明每一个学歌唱的学生都是有可能练得高音的。所以此心理暗示有助于我们摆正 心态、建立目标和信心。高声区练习时和中声区一样,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呼吸、共鸣、吐字等方面的应用,一定要随着音的变化相应地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我的体会是在#f2以后随着音高的上升,声音会越来越集中,而共鸣焦点也越来越向后上方倾斜,气息的支持点也明显加强(声带下面的气压和鼻咽腔体的对抗明显加强)。练习初期的失败是正常的,千万不要一味的从发声器官的功能方面解决,还要研究歌唱的心理状态。要知道音高是思维、意志、神经、呼吸压力等与喉头声带主动配合的问题。唱高音时还要有必胜的信心,不要把高音技术看成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只有经过多次的失败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另外,唱高音还要有激情、大胆、勇敢。如果到了高音就紧张、胆怯,发声器官就会僵死,机能平衡就会失调,气息也就随之上浮,高音就上不去。
第二步:掌握“关闭”技巧: 男高音在掌握高音技巧的初期,常常会觉得自己在唱高音时音色过亮,不够圆美,而且和中声区的音色还有一点脱节。这种高音叫开朗声(Open Voice),它音量较大,但由于是直接冲出,未能充分利用共鸣,因而缺乏金属质地和温柔动人的特性。但它并不是大本嗓,也是经过刻苦训练才得来的音色。想要高音进一步发展,这时候就必须学习“关闭”声(Closed Tones)技巧。
“关闭”声的特点是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鸣区时,运用腹肌向里收缩,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维持强大的气压,软腭及小舌均上提,将气运到头腔区,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再转向前送出,凭借强力气压的支持而发出的发出一种金属质地般的响声,铿锵有如洪钟,动人心魄。关闭时喉头是向下的,气息由口部向后向上直入头盖,喉头要尽量保持不动。关闭唱法是男高音解决高音的关键,也是男高音发声技术中解决高音时最巧妙而又最难掌握的技巧,近代以来的歌唱家无不对此万分重视,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男高音把此技术当作解决高音问题的必然保障以及将歌声的高音处理得具有艺术性的唯一方法。
那么如何练习“关闭”的声音呢?首先在气息控制喉头打开且稳定状态下,从e2以上开始用小声找“假声”(弱而不虚),也就在真声的基础上稍微“掩盖”集中些,直到找出“头声”(混声)感觉。中声区基础好的学生最好从上往下练。一来容易兴奋和打开;二来能快速将声音混起来,高音进入得也干脆,声带闭合的能力也能自然提高。尽量采用i、Li或ie、io、ia等母音来训练声音(闭口母音容易集中和获得高泛音)。等找到了“关闭”的精确位置后,再把声音放大唱,这样既保险又有效率。“关闭”声的主要特征是:“声不挂喉、力不挂身”。即一是把声带上受到各种强制性力量的压力摆脱掉,将发声的各种力量严格集中在后咽壁下端的支点上进行正确的发声和歌唱,把全身肌肉运动震动的力量都集中到最小的点上,这样可使整个身体得到解放。二是将多余的“劲”从身体上甩掉。
第三步:巩固提升:用各种途径达到的高音,都必须牢记在心,尽量把好的东西和“关闭”灵活地配合起来,使自己的高音圆润、优美、轻松自如、持久传得远,有穿透力,而且高音的能力要保持不反弹。
三、关于男高音的日常生活
歌唱者的成功,是靠10%的条件加上80%的自我感悟以及10%的老师的正确引导。这一点也不夸张。这里的自我感悟包括提升自我艺术修养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悟性(辩证地接受新知识新观点的速度)、努力程度。这些要点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以下是我对学习声乐的同学长期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声乐学习者应予以重视及反思。
(一)欠缺艺术包容心
“音乐工作者应以最包容的心态和最宽广的胸襟,去接纳每一种艺术形式。”这是我音乐欣赏课老师的名言。的确,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及社会价值。不苛求同学们都精通如美术、舞蹈、歌剧、戏曲、民歌、爵士、摇滚等艺术形式,但我们至少要做到主动了解和接纳。但又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呢?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如“我学声乐为什么要弹钢琴?”“戏曲都是古代人看的!”“歌剧都是欧洲人的文化!”“民歌土得掉渣!”“摇滚是噪音!”等幼稚言论;无数的声乐学生天天关在琴房为吼上几个高音而闭门造车;无数音乐学院的莘莘学子以为懂得了17-19世纪的西方音乐就得到了音乐的真谛而不知自己已成“井底之蛙”;更可笑的是,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只听流行歌曲!
纵观历史上大部分成名的声乐艺术家,在其擅长的领域之外,对其他音乐领域都有过不少的尝试。伟大的男高音帕瓦罗蒂曾经缔造过《帕瓦罗蒂和朋友们》这一跨界品牌音乐会。在每一次的这种音乐会中,歌王都参与演唱各现代音乐领域的名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布鲁斯、摇滚、流行、R&B、爵士甚至说唱等;合作过的音乐人包括艾瑞克·克莱普顿、艾尔顿·约翰、迈克尔·波顿、瑞奇·马丁、布赖恩·亚当斯、乔治·麦可、莱昂纳·里奇、邦·乔维、席琳·狄昂、玛利亚·凯丽、斯汀、U2等。在2003年,这位68岁高龄的男高音歌王还与迪卡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首张流行唱片《蒂?阿多罗》作为其收山之作。国外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波切利、莎拉布莱曼等均多次演唱跨界作品并出过跨界专辑;国内著名青年歌唱家如王宏伟、谭晶等在多个演唱领域均做过努力尝试并且不断研究各个民族的歌唱特点。
21世纪,人类社会在高速向前推进,音乐艺术的多元化愈演愈烈。我们作为未来的音乐工作者,更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大量地浏览和熟悉各种民歌、艺术歌曲、歌剧、现代音乐等途径,辩证地接纳和分析各个艺术领域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训练对歌声好坏的判断力,理解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反作用,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艺术想象力,以及理解、阐释歌曲的能力。最终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服务于艺术实践。
(二)不注重语言训练
歌词是歌曲的灵魂,歌曲离开了歌词也只能算是乐曲而已。在我国学习声乐的学生,演唱时经常出现“有声无情、有音无字”的现象。此现象的产生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最大的原因是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语言的训练(广东的学生尤其不注重普通话的训练)。历史上很多学者对如何发好欧洲语系的5个母音,有过精辟的讲解,我在这里着重谈谈演唱中国歌曲时的语言问题。
普通话是演唱中国歌曲的根基,也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特殊韵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欧洲语系不同,汉语以字为单位,在字的声和韵的结合上较欧洲语系要复杂得多;演唱时为了要使吐字清楚,口型就要随字音的不同而作相应的变化。矛盾的是,美声发声法要求口腔必须尽量打开,因此就会产生“音包字”的现象,“腔”虽圆而字不正,形成所谓的“洋味”。要改变这种状况,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调节:
1.宇头、宇腹、宇尾发音的调节。 所谓字头,是字的声母部分,即辅音,为字的起音;字腹指的是字的中间韵母部分,即元音;字尾亦称韵尾,是一个字的结束部分。我的经验是:字头要发在音前的一瞬间,不能含糊,但切忌咬死,耍“咬完即放”,让字腹落在音上。此时可以尽量打开口腔,以便于美声唱法的用气和发声。在保持喉头稳定的状态下,随元音的不同微微调节软腭和舌的形状位置,以保证字腹的准确。至于字尾,由于也是“唱”的尾端,口型的变化对美声唱法发声的影响有限,因此重在归韵准确。
2.四声的调节。 平、上、去、入四声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与外国文字的逻辑重音不同,而且变化要丰富得多。研究四声并在歌唱时加以调节,适度地对字的四声加以强调,同样是改善“洋味”的重要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和利用。
3.朗诵诗歌及歌词。 特别是粤语系和闽南语系的学生,朗诵时要注意改正方言味,保证准确发音。
(三)不良的生活习惯
男同学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是往往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饮食和睡眠不规律等。长期下来,必然会影响嗓音工作,严重的会导致过早地结束歌唱生涯。在此我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少吃辛辣油腻食品、谈话时避免高声喊叫、多吃水果多运动、合理安排进食及睡眠时间等,这样才能永葆嗓音青春,延长自己的歌唱寿命。
参考文献:
[1]N.H.那查连科.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08)
[2]刘祥伟.如何唱好男高音之我见.辽宁高职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