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爸爸去哪儿》的“接地气”谈历史与社会“导学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爸爸去哪儿》的“接地气”谈历史与社会“导学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日益风靡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成教学目标。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学生;历史与社会;导学案

湖南电视台一部小题材的《爸爸去哪儿》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究其原因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接地气”。从国外引进版权,注入本土化元素,以父子关系为主线,探寻乡村生活。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创作元素都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历史社会课堂教学也是一部微型电影。它着眼于当下,或穿越时光隧道,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审视探究事物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导学案”这一教学形式,意图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成教学目标,但常不能达成预设的目标。《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给“导学案”教学带来启示:“导学案”教学应吸引学生的眼球,迎合学生的口味。“导学案”教学也需要“接地气”。

一、历史与社会“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节目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失败者,成功的只是沧海一粟罢了。这意味国外的节目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同样的道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日益风靡课堂,公开课、优质课比赛随处可见“导学案”的身影。“学案”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思维的碰撞,给课堂带来精彩。但是有的“导学案”流于形式,走向了极端。它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甚至走向“神化”,未免有失偏颇。要想“导学案”能够“接地气”,就得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混淆不清

导学案普遍存在以下的模式:

历史与社会导学案的设计有以下不足:一方面它呈现的是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它单纯地将教学过程呈现在纸上。如:环节一: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环节二:把课堂教师要提的问题呈现在纸上,使学生的回答由口头变为书面。这样的导学案更应该称之为“教学案”。

(二)形式单一、功能不全,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在实践过程中,最常见的导学案是以填空题的方式呈现。通过阅读教材,填满几条横线,学生很难领悟知识的精髓。对初中生来说,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并非难事。或许对他们来说,充其量就对空格的几个词隐约有印象罢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导学案被分为类似以下几个板块:学习新知、探究合作、感悟升华。这不但容易割断历史与社会本身的逻辑性,而且使导学案的功能发挥受到限制。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到要填的基础知识,在小组合作中讨论教师给出的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按部就班写上参考答案。这样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形式单一、功能不全的导学案常常被教师的“教”所牵引,一节课结束了,导学案也就用完了。这只是发挥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三)以教导学,束缚课堂,无法灵活抓住课堂生成

大多数导学案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教师的思路框定学生的思维,内容以练习题为主,题目大多以教材为原型。

例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讲述的是地理。了解地理离不开地图,因此,导学案中常见的问题模式:“读课本第x页图xx-xx,回答……”八年级有关历史内容的导学案中常见模式,“读书本第x页x段落,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回答……”等等。重复课本已有的内容,这样任务较重,缺乏知识的拓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按部就班,不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课堂想象,缺少思维的碰撞。即便是生成,由于导学案的预先设定,导致无法灵活地抓住课堂的生成。

二、历史与社会“导学案”的“接地气”

要通过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导学案的接地气。历史导学案的“接地气”就是吸引学生的眼球,符合学生的口味。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要求“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要求导学案要体现“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导学案”应该根据学情而定。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到“三个一”。

(一)注重一个前提: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

我们的导学案怎样才能吸引大批的粉丝呢?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得他们主动和教材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例。这一课题来自于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仍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分析材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导学案中提供给学生时政背景“雾霾天气笼罩中国”,如今全国都在关注空气质量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学生所关注的,并且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导学案上提出疑问,在课堂中讨论台州雾霾的产生和给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尝试用课本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例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可以借用时事新闻:“威廉王子的大婚”,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他们会提出“英国什么时候出现王子的称呼?英国的国王到底有什么权力?”等等。其次通过小组间的问题交换,相互解答。如可以给同伴当老师,这对初中学生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他们不但不会放过,而且会想方设法给出他们认为最完美的答案。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导学案会激发他们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