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化循环经济发展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循环经济对企业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将循环经济应用于企业生态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可是人均占有量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这种形势表明我们不能再用资源消耗来支撑GDP增长,必须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在企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二)将循环经济应用于企业生态建设是融入国际生产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通过创建和发展企业的生态化建设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面对国际竞争中的“绿色壁垒”,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是顺应了国际趋势,也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将循环经济应用于企业生态建设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必然规律
在我党的十八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将循环经济应用于企业生态建设中是“五位一体”当中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同步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更能极大地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改善。
二、我国企业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生态化建设积极性不足
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仍相对落后,多采用单向的“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消耗量大,生产效率低下,且会产生大量废物排放,对环境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尽管我国政府早已开始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倡企业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并在现阶段取得了诸多积极效果,但从全国企业情况来看,企业生态化建设多为政府推动,企业自身进行生态化建设的意愿并不强烈,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出现实质改变。
(二)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对公共资源的产权划分仍不明确,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利用公共资源是享有低价甚至是免费。如此也就使得企业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开发使用这些资源来获取利益。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企业对资源利用率的重视。这种状态若不及时改变,我国生态环境势必进一步恶化。此外,我国传统企业在产业分布上存在产业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我国传统企业数量较大,但规模均较小,且多为资源型企业,从事诸如建材、机械、纺织等高污染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消耗着国家的宝贵资源,使得国家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三)企业产品质量不符合国际生态化要求
如今,国际贸易已进入绿色时代,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环保作为贸易中产品质量的新要求。而我国企业多长期处于粗放型经营,对产品质量的生态化要求缺乏重视,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多受到其他国家的质疑。例如,我国出口贸易中的纺织品、瓜果蔬菜等产品就曾多次因未能通过生态测验而受阻。因此,我们在反对国际贸易间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时,也应重视提升我国企业的生态化。
三、我国企业生态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
“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我国企业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经营方式,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为单一目标,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经营者多将保护环境的投资视为负担,认为承担生态发展的成本太大,而且生态发展短期内无法增加经济效益。再加之环保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循环经济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国内绿色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消费群体有限,这极大制约了企业经营者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二)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理论和技术研发有待加强
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要进行企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改良。这就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毋庸讳言,企业在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额度时,必定缺乏积极动力。再者从企业效益来看,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效益也遭受严重打击,诸多中小型企业已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破产。所以企业用于转型发展的资金有限。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颇为不足。同时,政府眼下也无力给予生态化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生态化发展所需的理论和技术研发。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相关法律研究和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都急需加强研发。
(三)环保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惩治力度不够
企业的生态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若想在生产实践中获得推广和发展,就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法律规范方面的完善。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也进行过一系列的努力,但环保法律体系仍有待完善。同时,我国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些优惠政策也不太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科技人员和消费者的激励政策滞后。这些就直接导致了政府无法从宏观上有力调控生态企业发展开展清洁生产,进而制约了生态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环保法规不完善相对应的就是法律实践中对企业污染行为的放纵。虽然当前我国对企业损害环境的行为,已经有过一些处理办法和规范,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惩治的力度还远远达不到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由于对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不大,企业普遍宁愿支付违规罚款也不肯分配资金投入到环保项目中。这不仅降低了政府在企业中的威信,也不利于在企业间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四、构建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利益多元化格局,再加上我国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已使得企业生态化发展陷入到某种“路径依赖”中。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肆无忌惮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要打破这种久已成习的发展模式,需要系统的对生态企业进行构建研究。”我国企业若要基于循环经济走上生态化发展的道路,需要进行系统的体系分析。其中包含政府引导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
(一)构建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政府引导体系
1.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建立企业科学管理体系
若要在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下,推动企业生态化发展,就需要政府积极行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各级干部进行循环经济理论培训。通过干部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当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力争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贯彻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引导企业树立生态经营理念,发展循环经济。针对企业需要加强宣传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通过宣传和引导,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总体的经营战略中,实施清洁生产。最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政府可以借助诸多的宣传媒体,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对干部、企业和民众进行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尤为关键的还是需要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时,必须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负责有关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管和污染预防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由资源环境管理部门和主管工业的部门来共同负责,并吸收相关专家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
2.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
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化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出整体规划,转变过往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我国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政府对资源分配和全国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限制发展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大的企业。同时在允许发展的企业中也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发展低耗、无污染的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产业,同时还要积极寻找替代能源。通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企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同时缓解生态压力,改善生态环境。
(二)构建利于企业生态化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
在我国要发展生态化企业除了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外,还需努力构建利于企业生态化发展的经济政策。首先,发展循环经需要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与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晚于发达国家,因而需要加大对其的财政补贴,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企业贷款政策方面,政府也需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企业提供优惠,以促进该类型企业可以迅速成长,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项目,也需要政府在审批程序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例如,对于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银行可以给予低息的优惠贷款,并鼓励银行给予清洁生产的企业融资方面的扶持。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可以给予清洁生产企业减免税收的优惠,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排污收费,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自觉推行清洁生产。其次,实施资源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在资源使用方面,逐步使企业合理负担资源成本,同时在环境方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生产成本之中,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最后,逐步健全对企业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另一方面,健全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机制。在增加资源使用税、环境污染排放税的同时,可以对企业用于生态环保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政策。并通过市场机制努力使社会建立起节约资源、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
(三)健全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法制体系
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尽管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早已起步,但至今还没有出现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保障就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制体系。通过立法,既可以让政府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也可以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也应该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还要完善监督制度,在执法方面,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任意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增加科技投入,健全企业生态化科技支撑体系
增加绿色科技投入,进行知识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这是环保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整个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健全企业生态化科技支撑体系。为此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集中解决制约资源节约的关键技术,对于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专门技术,政府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此外,在科技研发方面,企业可以直接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努力开发一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从公众方面来讲,需要树立同生态环保相协调的一种价值观和消费观,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政府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开展环保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效应,对企业生态化发展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为。
作者:陶晓娟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