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低碳经济促城市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低碳经济促城市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应对气候变化,形成新一轮国家竞争力的新舞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能源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面对这一趋势,铜川作为以煤、铝、水泥、火电为主要产业的高耗能型工业城市,如何降低对资源、能源依赖,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变、实现资源性城市转型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

铜川因煤而兴,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走着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体,伴随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工业发展道路。严重的水泥粉尘、煤烟污染使铜川的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曾被新闻媒体称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老百姓调侃为“进门要洗脸,吃饭要打伞”。近年来,铜川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DP增速连续5年排在全省前列,但这个发展总体上是建立在资源产业发展上面的。

从2003年开始,铜川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抓煤炭、水泥、铝业、陶瓷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升级改造,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碳强度;一手抓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非资源性替代产业的培育壮大,积极发展果业、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在城市经济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两年,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利用连通关中陕北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药王”品牌蕴含的医药、养生、文化、旅游资源,将做大做强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作为促进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实现低碳化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二、铜川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

过渡依赖资源的开发是铜川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能耗仍处于较高水平。铜川的主导产业水泥、电解铝、火力发电都是能源消耗大户。2012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641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62%,单位GDP能耗降幅较大,但指标值还远远大于全省、全国0.816吨标煤/万元和0.764吨标煤/万元平均水平,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升比率一致的情况下,消耗的能耗量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了一倍多。

2、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小,成长不快。201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总量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左右,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和名牌、支柱产品几乎没有,总体处在起步阶段,作为替代产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3、金融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很少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实施融资,其信贷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是许多低碳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企业积极性有限,金融机构兴趣不浓。2008年以来我市金融单位仅对2户企业发放科技项目贷款9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4、发展低碳经济意识淡薄和人才队伍缺乏阻碍低碳产业发展。一是人们尚未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子孙后代的重要影响,能源危机意识不强,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二是企业很少投入,多数企业忙于应付企业经营的现实需求,很少考虑在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引进方面投入。三是缺乏科技人才。2012年全市各类单位从业人员中,中高级技术人员占1.59%,而这些人员很少从事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对我市经济社会低炭发展和城市转型十分不利。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因素

1、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铜川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发展实验区成员,中省政府为铜川发展红色旅游、宗教文化、药王养生产业,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可以运用这些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拥有招商引资、引技的较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铜川地处省会城市西安以北一小时经济圈,是陇海铁路、包茂高速及210国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便利,利于外来客商投资发展。铜川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由昔日卫星上看不见的“黑色煤城”完成了向“绿色保健城”的华丽转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8天,森林覆盖率超过50%。随着西铜第二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和西安―铜川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更为铜川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低炭经济发展规划。以低碳经济的理念,规划城市和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低碳产业项目落地我市,使我市经济发展步入低碳化轨道。

2、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成熟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3、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抓住国家出台鼓励十二大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全市在中医药、新能源、建材等方面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培育发展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努力促进产业之间的配套和积聚,形成低炭发展高地。鼓励制造企业向下游服务业扩张,在二、三产业的融合中寻找新的利润空间。

4、开发利用优质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并形成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激励机制,有效改善我市的能源结构和供给保障,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

5、完善排放监测体系。健全和完善排放的监测体系,切实创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经济市场运行环境。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使排放主体在减排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行为和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服务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低碳金融、低碳技术、低碳信息等中介服务和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建立“低碳社会”。积极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全体市民认识到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愿为低碳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自觉行动,最终使我市成为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