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忠县方言词义考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忠县方言词义考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东部,忠县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四川方言片,而忠县方言作为很有特色的方言,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结合汉语史,对忠县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词语如“”、“ 痨”、“费”、“t头儿”、“瘘”等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 忠县方言 词义 考释

忠县方言词语考释与汉语史研究有机结合,以忠县方言证古语,可以用来说明古音古义,改变过去单纯平面描写为主或者单纯纵向描写的研究方式,提高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推动方言与汉语史的研究教学,以及音韵学、训诂学等的研究教学。同时,从语言学的角度考释忠县方言词语,可以为四川方言词汇史研究增加一些更具体的材料,使重庆、四川两个文化地区的语言历史更清晰,有利于巴渝文化的研究。

黄侃先生说:“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世之人或徒慕艰深而多书古字,或号称通俗而昧于今言,其皆未为懿也。”①

忠县方言和汉语史的关系十分密切。忠县方言属于四川方言,而忠县方言作为很有特色的方言,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处于空白,仅有忠县志中有对忠县方言的描写,未把忠县方言词语考释与汉语史研究加以结合。本文拟就忠县方言部分词语进行考释,以求教于大家。

1.[lāng]:身子小或瘦长。

忠县方言说,意思是瘦、长,身体小。方言里就有说“筋筋儿,瘦壳壳”的,指长得非常瘦。“巴儿”就是指出生在最后的,或者最后最小的,当然就有瘦小的意思。有 “巴儿猪儿长不大”,“巴儿指拇儿”,“他是他们屋头的幺巴儿”等说法。

“”是一个古字,据梁德曼先生考证,在《玉篇》里:“,力登切。”《龙龛手鉴》:“也。”,“力登切”,韵母本不该是āng,忠县人根据词义“与胖对”,改“读浪之阴平”,相当有见地。

同属四川方言区的四川部分区县也有这个说法,《南川县志》:“呼体瘦细曰,与胖对,读浪之阴平。”《成都通览》也记童谣:“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王伙计,小巴,不争气。”(《成都方言词典》引文“王”作“四”,“巴”作“包”)成都西郊说:“幺巴儿,不争气。”

2.痨 ①[lào]:用毒药毒。 ②[láo]:痨病,指肺结核病。

扬雄《方言》中有:“痨,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癞;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眠,或谓之眩;自关而西谓之毒。”癞,音乖剌之剌,非刺,非癞,“痛也”。汉代地处关西的巴蜀,照理是该叫“毒”的。

“痨”读去声,表示“中药毒”或“以药毒之”。忠县人把毒药叫[làoyuò]。前几年,农村集上都有带话筒、喇叭吆喝着卖(痨)耗儿药的,人们更是出口成章:“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跑不脱。买得多,痨得多,免得耗儿坝(做,铺)窝窝!买得快,痨得快,莫让耗儿把崽崽带!”“痨”、“闹”同音,因此有人写作“闹药”。“痨”当然可以作动词用,有人写作“药人”,可能是出于注重字义,把名次用作动词,字面上好理解,但是读音就困难了。而“毒”原本是“自关而西”的方言,以后却广泛流传,成为现在“四方之通语”(普通话)了。

“痨”读阳平声,如劳。后世一般指“痨疾”。忠县话中说“害痨病”、“痨病腔腔”,特指患肺结核病。“饿痨”本指容易饥饿的胃病,但在忠县方言中是形容贪吃、没有好吃相。

3.费:顽皮。

忠县方言说“费”,读fèi,意思是顽皮。“费得很”“费实”,意思是很顽皮。“扭到费”、“紧到费”意思就是老是在闹,老是不肯放下,无理取闹的意思。而“费头子”、“费娃儿”是顽皮的孩子。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谓小儿野性不逊曰皮……又曰费,费亦皮一声之转。”王纶《新方言杂记》:“今安庆、芜湖谓小儿好游戏以讨人厌曰费。”

据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在冀鲁地区如河北满城、保定,在晋语、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及吴语中都说“费”,意思同忠县方言。在云南新平、贵州大方也有同样说法,不过字写作“飞”。

从姜亮夫、王纶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安徽人、河北人、云南人、贵州人和忠县人一样,都用“费”或者“飞”表示顽皮的意思,说明不少方言词语在不同的方言区往往有共同的含义,很值得进行研究比较。而现在有人用一部书中的词语属于方言词语就轻易断定作者的籍贯,就需要审慎一点,多进行方言调查,了解方言的特征词,再加断定。

4.t头[qītóu]:便宜。

忠县话中有“贪t头儿”、“吃t头儿”、“沾t头儿”、“捡t头儿”等词语。“贪t头儿”是说贪便宜;“吃t头儿”指白吃,占便宜;“沾t头儿”也是占便宜;“捡t头儿”是捡便宜的意思,都是占便宜的近义词。不过这些词语都带贬义色彩,来形容那些爱占便宜的人,不宜滥用。

“t头”的来源跟古代的傩文化有关。古代驱逐瘟疫、恶鬼,要头蒙熊皮,金面四眼,黑衣红裳,一手操戈,一手执盾,率领上百走卒,浩浩荡荡地挨门挨户去搜鬼索妖,驱逐瘟疫。熊皮面具叫做“皮t”(也写作“”或“ ”),到了汉代就称为“t头”了。解放前,小商小贩最恨那些估吃霸赊、敲诈勒索的兵痞流氓,每见他们出来四下窥测,准备伺机巧取豪夺时,便骂他们是“吃t头的”。连“t头”也敢吃,真是头等恶鬼了。

忠县方言中儿化词语较多,逐渐地“t头”在忠县话中儿化了。久而久之,“贪t头儿”、“吃t头儿”、“沾t头儿”、“捡t头儿”等就成了“占便宜”的近义词了。

5.瘘:邋遢、破旧,或者肮脏。

忠县方言说“瘘”,读lóu,意思是邋遢、破旧,或者肮脏。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杜十娘》:“不以贫窭易人。”②课本注:穷。“窭”解释为“穷”容易引起误会,古代地位不高为“穷”,无钱才是“贫”。“窭”与“贫”连用,应该是与贫同义或者表示邋遢破旧,因为上文有:“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了。”

《诗经・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毛传:“窭者,无礼也;贫者,困于财。”陆德明《释文》:“谓贫无可为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仓颉篇》:‘无财曰贫,无财备礼曰窭。’盖窭与贫,对文则异,散文则通。”俞樾《群经平议》卷九:“《说文・宀部》:‘窭(笔者按:之形误),无礼居也。’此窭之本义也……凡从娄得声者并有小义矣,窭从宀,娄声,当为小屋。屋小则堂室奥阼之制不备,宀可以行礼,故曰无礼居。引申之,则凡无礼者皆得谓之窭。毛公此传是也。”陈奂《毛诗传疏》:“传释窭为无礼者,言无以为礼也,无礼由于无财。”《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贫穷得无法备礼物。亦泛指贫穷。”

以上解释不当,“终窭且贫”意思是“不但窭而且贫”,“窭”与“贫”是递进关系。如果“窭”是无礼或者贫的意思,就难以与“贫”构成递进关系。宋子然指出:“可见‘窭’除了‘贫’义而外,还含有‘陋’义,有的人衣衫形貌不加修饰,则为时俗认为不‘礼’,故诗曰‘窭’,四川方言曰‘娄’,它不一定与‘贫’有必然的联系。”③实际上,“窭”是邋遢破旧的意思,邋遢破旧与“贫”构成递进关系。古代文献常见,例如《管子・五辅》:“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

注释:

①黄侃.蕲春语[A].黄侃论学杂著[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高中语文(第四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③宋子然.四川方言词义考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参考文献:

[1]黄侃.蕲春语[A].黄侃论学杂著[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王念孙.广雅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张绍诚.巴蜀方言浅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高中语文(第四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忠县志编纂委员会.忠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6]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7]宋子然.四川方言词义考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8]梁德曼.四川方言与普通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9]姜亮夫著.姜昆武校.昭通方言疏证・释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中华书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