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职单招考试财经类专业课的教学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福建省泉州泉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68-01
摘要:本文结合福建省职业高中学生参加高职单招高考的特点,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做好考前复习,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高考的挑战。
关键词:基础会计;复习指导用书;合作式教学;学以致用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职业中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高职高考,升入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近几年,我辅导高三财经类专业《基础会计》学科,无论学生基础怎样,甚至部分学生从未学过会计课程(包括原综合高中学生),只要想读书就可以取得优秀成绩。连续九年我的学生参加高职单招高考,专业课满分300分,平均分都在250分以上,其中2008年的平均分达到282分,最高分达到300分。这个成绩令每个人满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使一些基础文化课较差的同学,也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观点
财经类的专业课在我省只考《基础会计》科目,虽然知识简单,但会计学科的知识更新很快,在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教师,即使在大学里学会计专业,那时所学的知识都已经落后,也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别无他路。
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那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学习与《基础会计》相关的知识,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并参加相应的职业职称考试,比如会计师考试,这样教师的专业知识才会系统化、专业化。教师讲课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教师的知识台阶也应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
二、深入研究高考复习指导用书的内容
高职复习指导用书的内容一般比较精简,不够具体,具体的内容和练习,要看相应的参考教材及课外资料。有些问题,不同教材有不同的解释,特别是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现新旧教材对同一个问题解释的答案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考几套教材并与有关会计法规相结合,从中找出有益于高职复习的内容与习题,但又不能脱离参考教材与复习指导用书的内容,也不要过多的增加参考资料。比如我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福建省高职单招考试财经类专业基础知识复习指导用书》一书,在内容上存在多处错误、异议及错别字,于是着手整理,将书中错别字和由于会计准则变化造成的多处内容异议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在教学中及时更正,不旧搬教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并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三、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助互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互助及协作的精神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讲,又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些都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障碍。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易到难,理论联系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教学,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能动性,调动先学会的同学教后学会的同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入合作学习方式,并将培养学生的互助及协作精神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中去,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课堂的部分时间及课外时间由学生支配,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在这里我重点谈谈在备考中我是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法”的。经过测试分析,综合兼顾班上的同学不同的个性、成绩高低,并征求、听取同学们后的意见后,我有机地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推算出组长,我自任其中一组的组长。我对本组负责,各组组长对我负责,各组的组长在我的指导下对小组成员有效地进行了督导并开展学习活动。各组首先查摆本组成员在学习中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比、学、赶、帮,他们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每一位成员都得到足够的尊重,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在合作学习复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考试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所以我带的学生在每年参加高考时,80%的考生能考240分以上,这与“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另外教师要注意做好教学小结,一节课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这样做也符合遗忘的规律。实际上,全书学习完毕,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不看课本的情况下,详细的描述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学完会计后,觉得会计很简单,就那么一些内容,无论考试出什么样的题目,他们都不怕。
四、强化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
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的脑子里都有相关的经济业务,我会随口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的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及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这12 个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这4 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这8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各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借用T账 ,以便于学生理解。仅仅将知识讲透、讲明白那是不够的。必须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几乎每个学生学会了应用该部分内容。考试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在业务题上丢分。
总之,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那可真是书呆子。书是死的,我们必须把他学活。怎么办呢?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的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袁斐. 浅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才智 , 2011(02)。
[2]郑建峰.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职业时空 , 2011 (08)。
[3]尹玲娟, 祖利然. 模拟商务谈判实践教学研究[J]. 价值工程 ,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