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草坪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草坪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草坪白粉病(B.graminis)是草坪常见病害之一,本文描述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发病规律,并提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我省草坪白粉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草坪;白粉病;防治技术

白粉病是草坪常见的病害。当感病草种种植在荫蔽或空气流通不畅地方,遇到长期的低光照,发病就会很严重。该病虽不使寄主急性死亡,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是多年生草地和草坪利用年限缩短的一个诱因。早熟禾属、羊茅属受害尤重,可使禾草减产1/3~1/2,导致草坪早衰主要降低光合效能,加速呼吸和蒸腾作用,造成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草坪生长发育。因此,准确预测各类白粉病菌的种类,并及时监测其小种分化,是开展白粉病防治,引进抗原材料和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这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1 病害的症状

白粉病多发生于4~5月,7月中旬~8中旬出现白色菌斑,在8月底~10月上旬达到盛期,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秆。叶片出现白色霉点,受害草株呈灰白色,仿佛罩上了一层白粉,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变成污灰色、灰褐色。病情出现前期,草坪长势良好。发病初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1~2 mm大小的褪绿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绒絮状霉斑。初期白色,后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细观又如白色丝状物粘于叶子两面极为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约10d左右),大面积相邻的草坪开始出现类似现象,远观似把白色涂料洒于草坪叶面上。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粉状的分生孢子,后期出现黑色的小颗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老叶发病通常比新叶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变黄,干枯死亡。

2 发生规律

草坪白粉病病原菌,无性孢子形态为椭圆形,分生孢子串生,有性时期闭囊壳为暗褐色。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孢子随气流落到侵染部位,在潮湿凉爽和多云条件下,可以萌发并侵入。菌丝体无色,产生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上串生分生孢子。

2.1 越冬方式及场所

通过对发病区草坪草两年发病前期的观察,草坪草萌发前,在植株残体表面发现大量的闭囊壳和菌丝,确定病菌主要以闭囊壳越冬。其越冬场所主要是当年染病植株和病株残体。

2.2 传播方式

越冬后成熟的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直接在叶片表面附着,侵染草坪草。阴雨天或环境潮湿会加重病情。

2.3 病害循环类型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可以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只要条件适宜均可再侵染,常年循环发病,确定其病害循环类型为多循环病害。

2.4 生活史

4月初,越冬后的闭囊壳复苏,侵染禾草。着落于病感植物上的分生孢子可以很快萌发,侵染禾草,在新病叶上1周内,就可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断引起再侵染。但夏季高温可以限制分生孢子的萌发。7月观测到植株表面出现菌斑。9月随着气温下降,草坪白粉病病叶又开始增多,形成发病高峰。病叶衰老前形成闭囊壳,大多数闭囊壳至春季大量放射子囊孢子。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可以随气流传播,只要条件适宜均可再次发病,常年循环发生。

2.5 发生条件

在有较多杂草、石块,株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管理不善的遮荫潮湿处草坪地块容易发生此病害。

3 防治方法

3.1 抗病品种的选择

草坪草的不同品种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建植草坪时需在兼顾草坪草使用性状的前提下,注意选择抗病性能强的品种。调查发现,乡土品种和暖季型草对病虫害的抗性明显优于冷季型草,且抗旱力强、管理成本较低。因此,建植草坪时应选择适宜本地生长条件、抗逆性较强的乡土品种和暖季型品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方法也被逐步应用到草坪的抗性育种中。该方法具有育种年限短、获得品种抗性强等特点,但成本较高。搭配种植具有不同抗病虫基因的品种,可造成寄主群体遗传上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减小病原物的选择压力,提高草坪的抗病能力。因此,可使用不同草种或同一草种的不同品种混合建植草坪。

3.2 综合防治措施

草坪白粉病的发生是寄主、病原和环境3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发生而不利于草坪草生长时,病害就有可能大规模发生;反之,人为改变草坪小环境,增强草坪草的抗病性,就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防治中要遵循“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全面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将病害控制在造成危害之前[6]。在草坪生长期特别是白粉病高发期内,每天注意对草坪的观察,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坚持治小、治早,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也可在草坪生长初期,适当使用草坪保护剂,提高草坪抗病能力,起到预防效果。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草坪病虫害最有效的措施。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的药剂有:20 %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15 %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700倍液,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北方地区多采用25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1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混合用,每隔3~4天喷施1次,共喷施4~6次。刚发现病株时,对病株喷洒碳酸氢钠500倍液,隔3d喷1次,连喷5~6次[8]。病发严重时适当加大药物用量。

3.4 栽培措施防治

草坪栽培管理首先要消灭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包括土壤、种子、苗木、田间病株、病株残体以及未腐熟的肥料等。

草坪生长期内,适当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遵循“重施秋肥、轻施春肥、巧施夏肥”的原则。

合理修剪可以直接减轻病害,但修剪时也会通过剪草机携带传播病原菌。定期修剪可控制草的高度,也可剪去一些有病体的组织。留茬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加重病害的流行。一般冷季型草坪的生长高度为10 cm、暖季型草坪高度为20 cm时必须修剪,掌握“剪1/3、留2/3”的原则。剪下的草及时清走,以免留下病残体造成重复侵染。由于修剪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钝刀修剪。

修剪后及时冲洗机器,减少病害的交叉感染。根据天气、病害发生情况等确定修剪时间,以晴天、病害未发生或虽发生但已用药时修剪为佳,应先修剪健康草坪后修剪染病草坪,以免病原菌随修剪工具传播。及时消除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