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幼儿的挫折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幼儿的挫折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教师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儿童受到艰苦困难条件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起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社会越发达,生活水平越好,对下一代的挫折教育就更显得其必要性。

关键词:感知;设难;榜样;把握;结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82-2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活教育中教师巧妙开展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进一步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初步具备和掌握一些抗挫折的能力和经验,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根据幼儿生活教育的实际,笔者总结了“三加三” 挫折教育工作法。

首先,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感知法”,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感知挫折的客观存在,从而进行身体的磨练。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教师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样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主义。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鲜活事例,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

再如,目前不少幼儿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参加集体劳动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只有让幼儿在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和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第二,在挫折教育中运用“设难法”,有意识地创设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培养其灵敏性和应变力。

所谓“设难法”,就是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安排一些难题给幼儿,让他们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同时,引导他们找出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如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穿衣、入厕、吃饭、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铺、学具柜和搞好活动室的卫生等等,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事, 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学会了自理,增强了自信心。

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通过用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件事情,积累某些经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萌生自豪感,进一步产生求胜欲望和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榜样法”,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幼儿,增强幼儿抗挫折的信心。

同伴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挚友,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孩子都有和他人竞争合作学习的欲望。他们喜欢在同伴中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自我的目标理想!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体育活动“穿越侏罗纪”中,笔者组织了“恐龙大迁移”的游戏,设置了许多障碍,有“空中绳索”、“攀岩”、“地道”、“独木桥”等。活动中,有的幼儿很顺利地成功过关了,有些幼儿不是在过“空中绳索”时由于绳索太勒手掉了下来就是在“攀岩”时眼看就要过关了却又滑了下来,有的在走“独木桥”时歪歪扭扭不慎掉到“桥底”。当遇到困难的孩子们要退缩时,笔者一边会用已经成功过关的小朋友事例激励他(她),一边指导他(她)如何摆脱困境,胜利过关。当一个或几个孩子在经历一次次失败而毫不气馁、不怕困难而最终获得成功时,对其他孩子显然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成功榜样,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

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幼儿在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以积极发态度对待挫折,以顽强的精神走出逆境,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把握设难尺度和方式。设置的困难情景应适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把握好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适合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在设置方式上,要紧密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设置挫折,要让孩子自然感受到挫折的存在,尽量避免给孩子设置一些无端的挫折,要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是要做到疏导与鼓励相结合。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幼儿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幼儿能很快地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有的幼儿则可能长久地沉浸在挫折的泥潭中。此时,及时的疏导非常必要,如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避免幼儿情绪的严重受挫;让幼儿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对挫折的打击虽得到了疏导,但若不及时鼓励自信心,幼儿也容易自卑、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采取诸如放弃努力、将兴趣转移等逃避举措,产生封闭心理、恐惧心理。所以,需要做的还有鼓励;鼓励幼儿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在幼儿作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三是要做到家园协调互动。学校和家庭是对孩子施教作用最大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紧密联系。这两方面能否形成合力,是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切记不能因为单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半途而废。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体验挫折的机会,不要从小到大把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得干干净净。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老师家长们更多地是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要控制好对孩子的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