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的心理素质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了探讨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及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我们分析了突发感染性医疗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压力源,此压力源所产生的应激与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因此而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和消极心理效应,以及以怎样的心理素质去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卫生事件。我们认为医护人员应正确面对和认知突发感染性医疗卫生事件,消除消极心理效应,培养良好的、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素质,去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
[关键词] 医护人员;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32-02
医护人员的优秀心理素质在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有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一大批心理素质稳定的医护人员去战斗在抗击疾病的最前沿。而且,医护人员在临床为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皮肤和黏膜经常与患者可能带有感染性疾病病毒和致病菌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接触,受到感染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医护人员在疾病防治中常担任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救治者,也是需要帮助者。临床工作中有些医护人员在遇到意外事件时,如需要工作在抗击传染性疾病的第一线,或发生针刺伤、被致病的阳性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会表现出恐惧、过度防护、强迫观念和行为、焦虑,甚至于出现抑郁综合征。所以处理这些突发医疗事件在必须依靠科学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解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稳定的心态,以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
1 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对医护人员所产生的压力源[1]
1.1 个人的损失或伤害
暴露于工作场所的毒性物质中,可能或已经受到感染,后果较严重、愈后差,或其他成员受到伤害或死亡。
1.2 创伤性刺激
骇人的景观、声音或活动,容易产生伤害或导致死亡。
1.3 任务失败或人为疏忽
似乎可以预防或没有机会发生的情况,例如无人幸免的意外事件。
1.4 对未知疾病的恐惧
不知道是什么,怎么样、会有什么损害,对未知的敏感与恐惧,例如SARS事件对医护人员带来的心理影响。
1.5 紧张的工作环境
长时间、混乱的情况和生死攸关的决策,所造成的身体或情绪要求。
2 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压力源所产生的应激与应激反应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别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是指个体原有的人格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在许多时候,个体感受危险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程度。通常情况下,豁达、开朗、乐观的人一般能够相对客观地应对应激事件,而狭隘、抑郁、敏感的人容易夸大应激事件的危险性,失去评估事件的客观性。
按人体对应激反应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警戒反应阶段:发生于应激事件的初起阶段,人所产生的生理、心理抗拒反应不是很强,低于正常水平,表现为胃肠功能失调、血压升高,心理压力和情绪的紧张度不是很高,还能够自我调节等。②抗拒阶段:随着应激事件的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抗拒反应继续增强, 心理发生应激事件时,人的身体和心理通常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应激反应。压力增大,情绪高度紧张,调动全身的能量储备,代谢增快,抗拒水平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持续。③衰竭阶段:对于特别严重的应激事件, 抗拒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储备的能量会耗尽,心理上失去承受能力,情绪极度低落, 抗拒水平极低,人的生理、心理都进入衰竭状态。
3 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积极心理效应:也就是好的、正面效应。不同的人,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不同,一部分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够及时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情绪状态良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产生积极抵抗作用,还可以感染别人的情绪,带给别人鼓励振奋。同时,还能够起到以部分带动整体,以局部带动全局的作用,可以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消极心理效应:也就是坏的、负面效应。当医护人员面对突发医疗事件所带来的危险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恐惧感,这种心理反应是正常而自然的。但是如果过度夸大其实际危险性,就会造成心理上的过度恐慌,认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于采取各种不确切、不恰当的方式去预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心理负担过重,而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作为个体来说,既不利于疾病的预防,还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加疾病的感染机会。同时,没有了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应对发生的突发医疗事件,还可能会影响群体情绪,产生团队消极效应。
4 医护人员应着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消除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的负面心理效应,去积极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以增强适应能力。面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应对其在心理上所带来的威胁、紧张、忧虑和担心,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强烈的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在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所产生的相互对立的情感和情绪的矛盾中,医护人员应该认知和接受自己的心理冲突,不能回避和否认,要能承受和消化,调节好自我情绪,卸掉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增强主观能动性和适应能力。
做好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的知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针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积极备战,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身体和心理的储备。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练习传染病专科操作技能,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从人的心理上讲,如果充分做好了应对的各项准备,对其有了充分的了解,尽可能的把未知因素变成已知的、可控制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轻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消除负性情绪。提高适应环境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注意隔离和防护,学会保护自己。作为医护人员,在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中,以最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救死扶伤的同时,要能最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感染。认真掌握各种隔离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按照要求的操作流程去进行工作,加强营养、保持体力,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工作中不同状态所带来的不同压力,以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去。
及时处理和调整自身感染的心理问题。在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中,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是易感人群。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一旦不幸被直接感染,就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甚至于死亡的威胁所带来的恐慌等心理问题。在这种状态下,要勇于面对现实,告诉自己接受被直接感染的现实,避免盲目悲观,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消极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利因素,保持冷静、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运用自己医学知识和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恢复身心健康。
总之,医护人员在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中,要在心理上最大程度地消除其所带来的消极效应,培养良好的、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和认知疾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乐观的情绪、稳定的心态,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适应能力,积极的去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
[参考文献]
[1]王则旭.医院感染管理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4.
(收稿日期:200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