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广钦法师的传说演变看台湾当代佛教的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广钦法师的传说演变看台湾当代佛教的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闽台佛教法缘深厚、同宗同源。但在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受日本佛教影响,僧俗不分,出现了世俗化,去中国化的倾向。在这过程,从泉州承天寺渡台的广钦法师通过言传身教为台湾佛教回归本源做出了贡献。本文试着从广钦法师在泉州清源山修行传说在台湾的演变过程,来探讨台湾佛教如何从世俗化去中国化回归佛教本源。

关键字:闽台佛教;广钦法师;佛教转型

连横在《台湾通志》中说,台湾“佛教之来,已数百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在宋代福建就是“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地方。因此闽台佛教关系法缘深厚、法脉流长。但在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受日本佛教影响,已是僧俗不分,同时出现了世俗化,去中国化的倾向。在这过程,从泉州承天寺渡台的广钦法师通过言传身教为台湾佛教回归本源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试着从广钦法师在泉州清源山修行传说在台湾的演变过程,来探讨台湾佛教如何从世俗化去中国化回归佛教本源。

广钦法师(1892~1986年),生前在台湾被誉为“国宝”。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俗姓黄,名文来,福建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和弄村四房人。由于家境困窘,卖给邻县晋江池店乡梧潭村李树为养子。后生计无着,在泉州承天寺出家,由方丈转尘法师收容,皈依苦行僧瑞芳法师。33岁时,剃度。法号为照敬,字广钦,仍皈依于苦行僧瑞芳法师。后云游加戒,磨炼10年。效法达摩祖师面壁证悟。携带简单衣物和白米10余斤,径上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隐密隔绝山洞作为安身之所。此后50多年“不吃人间烟火”,后人称他为“果子师”。后趺坐入定,一年数月,不食不动。这样穴居苦修十几个寒暑,才从清源山回到承天寺。苦行期间有,得各种“伏虎和尚”、“驯猴法师”称号。

抗战胜利后,广钦法师发愿:“台湾佛教,已是僧俗不分,我与台湾有缘,将渡台建道场度众生,以我此身,为修佛范,以挽佛教狂澜,重归正轨,此乃吾愿”。并在1947年,自厦门抵基隆,先在基隆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寄足,不久就往台北芝山岩和法华寺。1955年把信徒购置的台北“火山”地,更名为“清源山”,决定在此建立寺庙,称为“承天禅寺”,后亲任该寺的住持,以此作为纪念故土泉州承天寺。在台期间,他先后兴建、改建八座寺庙并雕刻一尊高大石佛。1986年春,广钦法师预感到“留世之日无多”,突然要回泉州承天寺,以示不忘本源。2月13日下午,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遂溘然圆寂,享年95岁。荼毗之日,远近善男信女2万多人参加葬礼。蒋经国亲题“大慈大悲”以悼。遵照法师生前遗嘱,由美籍华人吴梅影居士专程从台护送铜像和舍利子到泉州开元寺。[1]广钦法师年幼失学,识字不多,他不讲经,而用实际行动在台湾树立一个高僧的榜样,倡导苦行持戒,一定程度消除日本神教对台湾的影响。

广钦法师在台湾影响,存在神通传说与纯朴修行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的演变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台湾佛教转型过程。其中关于他神通故事传播最广的大概就是在清源山伏虎驯猴传说。这个传说在台湾从开始神奇到后来归真。正是反映台湾佛教从世俗化到回归佛教本源的过程。佛教中承认神通,但是反对滥用神通。神通能使信众信服,但是容易产生贡高我慢,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佛经中目犍连神通第一,但最后竟惨死在外道瓦石之下。因此,后来佛教修行更强调从平实稳健处著手做起。如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因此,广钦法师践履佛陀正道,影响着台湾佛教,从僧俗不分,去中国化中转变的过程。

在早期广钦和尚的传说中,描写他在泉州清源山修行中。神通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比较突出的有“清源山的后山猴子很多,亦偶有老虎出没,他居山日久,和平相处,彼此了无畏惧,后来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的传说。广钦和尚四十三岁时,在清源山的石洞打坐,坐了几天后,有一天突然听到老虎吼叫的声音。这个老虎不是直接进来,他站在洞口,看到洞里面有人,就先把尾巴伸进来扫一扫,然后大叫一声,意思是说:“这是我的地方,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就是叫广钦和尚离开的意思。广钦和尚非常瘦小,但是当老虎叫了一声之后,他不但没有畏惧,还把老虎叫住说:“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完以后,老虎大叫一声,然后就离开了。这个老虎走了以后,不但没有到别处去,还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来,蹲在广钦和尚修行山洞的门口,在那里替他看守门口,每天在那里游戏。所以广钦和尚在泉州,人家称他“伏虎和尚”。在广钦和尚闭关修行时,常没有东西吃。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只见它们吃着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他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心想:当下的我,这副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他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他食。广钦和尚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广钦和尚。于是,他暂时衣食无缺。这就是“猴子献果”这个故事的由来。”[2]这个传说流传比较广,而且带有传奇色彩。

还有一个版本:“一天,师与往常一样在洞中坐禅,忽闻一股强烈腥膻,随风飘入,心里正觉奇怪,隐约之中,似有一庞然大物入洞来,随即睁眼瞧瞧,没想到竟是一只猛虎,心中大惊,脱口叫出‘阿弥陀佛’。这只猛虎,万万也没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蛰居之所,居然有此‘师’吼,心里没有准备,猛然之间经此狮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于惊魂甫定后,重整旗鼓,挺胸迈步,一步步逼向洞中,并不时闷吼,怒目投向法师。师见猛虎奔出后,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过去欠它一命,此世还它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岂不因因果果应应报报永无了期吗?’法师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来。师言:‘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见师念念有词,不知是懂还是不懂,停在那儿没有进一步的行勤;法师只顾一心念佛,静待奇迹出现。没料到猛虎竟然颔肯称臣,点了点头,温顺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卫兵当起护法来了。师见此状,心想:必是龙天护法庇佑,诸佛菩萨加被,否则难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意更为坚定,遂默默许愿,此生若不悟道,愿终身埋首洞内,永不出头。师自降伏猛虎后,与虎朝夕相处,了无畏惧,虎亦顺若家畜,乖巧而略通人语,后竟率虎妻虎子回来,于师前戏耍,大献虎舞;又向师频频点头,似有所求,师遂为其授三皈,开示法要。”[3]这个传说带有文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