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抛弃以往讲与听的老模式。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新课改之花能越开越灿烂。本文以教学事例论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状问题,望对老师们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有效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呈现出的活力改变了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的。但很多老师在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显露出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现状,现笔者结合教学课例谈几点体会。

1、重文轻语的现象未得以改变

新课标中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性化的统一,但在课改中一些教师偏重于人文内涵的发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其实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是不能忽视的。应该说,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只有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教出合格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都不认识,怎能读懂课文呢?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并重,不然教学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在《物种起源》导入时,若老师花很多讲解物种起源知识、达尔文的考察、物种起源的历史等等,而分析课文又去寻找物种进化史上的材料和生物学上理论来印证课文的判断,这就成了介绍进化论的生物课,教学文本和内容就偏离了,就会使教学目标模糊,教学任务的缺失。

2、无意讨论的教学环节依然存在

不可否认,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如有的老师仅仅以讨论换课堂的热闹,强行给自己的课堂加上研究性标签,是把讨论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根本不考虑讨论的问题有无实际意义。我们时常看到有的老师只要提出问题,一下令就让学生围成一团,开展激烈的讨论,课堂显得非常热烈。老师则这里站站,那里看看,像一个旁观者,任凭学生七嘴八舌,泛泛而谈,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停止,接下来就是几个优等生展示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听客”,而老师不管讨论出来的结果有没有价值,总是左一个“讲得好”,右一个“掌声鼓励”……可想而知,这样的讨论没有起到实质意义,真正的讨论应给学生充分时间,切不可流于表面形式。对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要有实质性的评价,能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不能什么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然,学生会认为谁说的都有道理,怎么理解都可以,这样就使语文课堂变成了一门没有是非标准的课了。例如教学《一面》时,有的老师指导学生熟悉了课文后就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青年工人在内山书店遇到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赠给他书的故事。你们说,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果:世界上的事情既是偶然又必然的,这样的讨论无难可疑,失去了真实意义。

3、教学过程的创新呈现出过分的花样

如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港台明星绯闻课的……。难怪一些老师戏言:“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刚觉得有点像,又来一个新花样。”如在朱自清的课文《春》中,有的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偷偷、钻出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其用词之妙仅用课件能表现出来吗?文学作品的韵味不是一个课件就能演绎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师生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意蕴,感悟情感的交融,提高赏析能力。

4、多媒体的不当使教学目标产生偏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改变了粉笔+黑板+嘴巴+课本的模式。多媒体在教学的形象、直观等优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使用不当,反而达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上,五彩缤纷的课件可让学生看影像、听音乐、谈感想,热闹非凡,有的却成了中看不中。如我校一位教师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入时即播放《好汉歌》和林冲枪挑陆虞候的电视剧片段,讲解时又反复插入电视剧片段,课堂总结又是在《好汉歌》和林冲夜走梁山的电视剧片段中结束。课虽很热闹,但这课堂与其说是语文课,到不如说是影视欣赏课。因为在整堂课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读一句原文,看一遍课文,只是联系歌曲和电视剧镜头来分析人物形象。要知道,电视剧中的林冲是导演,心目中的林冲,而不是作者心目中原有的林冲,更不是学生读原文所感受到的林冲。可见,借助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想真正解读课文,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师要选择经过作者锤炼、含义隽永,富有意味的语言让学生反复品读,才能从中体味出作者的情态,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真正让学生去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理念也要求求新求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在知识能力方面,在人文素养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准确把握和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创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葛海霞.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9期.

[2]张传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J].学科教育,2000年06期.

[3]莫日根高娃.语文教学的新课改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邱世慧.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