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摆地摊起家的穷小伙,靠什么成为“银饰大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年前,怀揣80元钱的湖北枣阳人熊福章,凭借祖传手艺来到襄樊闯世界。20年后,这个靠摆地摊起家的小伙子,凭一项毫不起眼的传统金银维修技艺创建了“熊银匠”品牌,资产过千万。
学艺,更学做人
小时候,熊福章家很穷,他读书的学费是自己挣的――从镇里的冰棒厂批发冰棒沿路叫卖,生意好时还雇了两个同学帮忙。为了能多挣些钱,他还从村里的竹器厂收集边料加工成冰棒棍卖给冰棒厂。
有一天,熊福章的叔父熊开熙过来串门,正巧看到熊福章在削冰棒棍。侄子满手硬硬的老茧让他心疼了。第二天,叔父将熊福章接到自己家里,郑重地向他展示了挂在墙上的写有“庆美银楼”的金字匾牌。这块匾牌颇有来头――熊家是银匠世家。清朝嘉庆皇帝得知爱妃对银饰情有独钟,遂向全国发出银饰征集令。祖籍江西丰城的银匠熊庆美,仅凭借一支小巧而精美的银凤钗,深得如妃喜欢。美人一笑,龙颜大悦,嘉庆皇帝钦点熊庆美为“宫廷银匠”,专为宫廷制作各类纯银工艺饰品。熊庆美却一直希望自己的手艺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于是,嘉庆皇帝钦派官员为其在汉水江畔的襄阳选址建银楼一座,并御赐“庆美银楼”金字匾牌一块,从此,“庆美银楼”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四大银楼之一。那块匾牌也一直流传了下来……熊福章的叔父熊开熙是熊氏家族手艺的惟一传人。
“你愿意跟我学手艺,继承祖上的传统吗?”叔父和蔼地问他。熊福章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初中毕业后,他跟叔父学做银匠。
从化银、锻打、下料,到最后的焊接、酸洗,手工制作银器有几十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加工,即“雕花”。这是银器做工优劣的关键,雕刻细微处,需极尽锤錾、錾刻、镌镂等之能事,才能显出匠人功力。
熊福章仔细观察叔父做银器的每个步骤,记在心上。可同样步骤做出的银饰品,他做的和叔父做的相差很远。叔父告诉他:“学习银器制作技艺是一个磨练身心的过程,完成一件好的银器往往需要很长的工时,有时是几天,有时甚至要几个月。作为银器制作艺人,不仅需要有能够坚持长时间打磨、雕刻的臂力,更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在叔父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熊福章渐渐掌握了制作银器的所有工序。
叔父文化程度不高,但做人厚道,实在。周围也有加工金银的同行,但他们在为顾客打金打银时,总是想办法克扣一点金银料,叔父从来不干这样的事,信誉非常好,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熊银匠”。
从那时候起,在熊福章的心里,“熊银匠”这个亲切的称呼,便多了一层含义:它包含了顾客的信任和匠人精湛的手艺。
创业,渐渐起步
1989年3月,刚满20岁的熊福章怀揣着80元钱从枣阳到襄樊闯荡。
他花30元租了间房子,安顿好后,就拿着做银器的工具到一个菜场附近摆摊。一连几天,他的摊子都无人问津。
这样下去不行,他花2元钱请人写了一个“银饰品加工”的招牌。又是好几天过去,还是没有一单生意。这一天,他正准备收摊,一位老太婆走到他跟前说:“我看你好多天都没有做生意了,要不你帮我把手上的银镯子清洗一下?”熊福章满怀感激之情仔细地清洗完镯子递给老太婆。老太婆给了他1元钱便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熊福章快收摊时,有两名中年妇女专程找来,称是老太婆介绍来的,“你能帮我将这两对银耳环改小点吗?我要送给女儿做陪嫁。”熊福章激动不已,连忙接过来,现场改好。顾客拿着新改的首饰,非常满意。
渐渐地,在一些回头客的介绍下,熊福章的生意逐渐好起来。他在菜场入口处以每月50元的租金租了一个小摊位。
熊福章的手艺好,回头客越来越多,他一直恪守叔父的教导,从不克扣顾客的金银料。时间长了,熊福章在附近也渐渐有了口碑,有些人也开始叫他“熊银匠”。这个很平常的称呼对熊福章是一种激励。他发誓:“熊银匠”是熊家世代的口碑,我一定要再次擦亮这块招牌,将来在全国开遍连锁店。
1989年底,熊福章盘了盘家底,发现这一年下来,仅有800多元盈余。辛苦一年下来,只能赚到这么点钱,带着迷茫的心情,熊福章回到枣阳老家过年。年关将近,镇上的集市十分热闹。无意中,他发现年画改头换面了,不再是以往的“年年有余”、胖娃娃之类,取而代之的却是帅哥美女图像。每张年画卖2元,购买的人非常多。
在回家的路上,熊福章边走边想:城里有那么多过期的挂历,每张挂历上面都有画。我能不能在上面做点文章呢?过完春节回到襄樊后,他在摊位旁另贴出招牌:“1元一本,回收过期挂历。”几天之内收到一大堆挂历。熊福章将旧挂历下面有日期的部分裁剪掉,只留下人像和山水画部分。他精心裁剪好的图片约18万张。
1991年元旦前夕,熊福章将加工好的图片以一张0.3-0.5元的价格在枣阳批发销售,也许是价格低,也许是画面上的内容有市场,总之,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他的“产品”竟卖出了一大半。剩下的,他就用自行车驮着在老家集市上卖。春节前夕,除去所有的成本和开支,熊福章竟净赚1万多元!
有了些积蓄后,熊福章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加工银手镯、银项圈等银饰品出售。次年,熊福章在菜场附近租了间门面,开了家银器饰品店,取名就叫“熊银匠”。
1994年,襄樊最有名金行――深襄金行慕名找到熊福章的叔父熊开熙,希望他能在店里坐镇,专做金银加工。可叔父年,纪大了,做精细的产品很吃力,他让熊福章过来帮忙。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熊福章发现,金行的品牌首饰不仅做工精细,款式也特别漂亮。于是,他尝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些款式。没想到,这些做工精美、款式时尚而价格又相对便宜的银饰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欢。
1996年,熊福章在襄樊市政府旁边租了间门面,将店子搬到繁华地段。在这里,熊福章凭借本分的做人方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与戴梦得、周大生和金大福等品牌合作,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顾。这一年,他的收益超出他的预期。
2001年,这个只能在深襄金行做售后服务的穷小子,竟做出了蛇吞象的举动――斥资收购了这家早期名震襄江两岸的金饰品店。随后,熊银匠东街店、北街店等相继开张,每一家店面都销售火爆。
在“熊银匠”推出市场时,熊福章发现,很多同行、甚至知名的商家都以白铜或者含银量基地的材料做成银饰品忽悠、误导消费者,这让他再次想起了叔父和“熊银匠”这个称谓的内涵:这是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啊!因此,熊福章明确提出“熊银匠,好质量”的品牌口号。
扩张,走向全国
熊福章很快意识到,在襄樊这个小市场上,想有大的作为,难度很大。
必须从襄樊走出去,让全国的市场检验“熊银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光复祖业的抱负和理想,品牌才能做大做强。2006年4月,踌躇满志的熊福章果断地将阵地转移到武汉,并在汉口的友谊路安顺家园建立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银饰品批发中心。在这里,熊福章雄心勃勃,决定在未来数年内实现“千店连锁”的梦想,并制定了“宁失万两银,不负顾客情”的服务理念。
熊福章常常带着产品到全国各地推销。他这么做,不仅是要看自己的银饰品是否有市场,更是想学习其它金行、珠宝行先进的管理经验。
熊福章深深感觉到,一个企业要壮大,人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熊福章决定将亲朋好友全部撤出经营管理队伍。
一些元老级的员工表示无法接受:“论能力和业务,我们不比别人差,况且我们曾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凭什么仅仅因为是亲属就削减我们的权力!”熊福章顶住压力给亲戚们做工作,不久,亲属们纷纷退出管理层。
2010年10月,熊福章斥巨资引进智库外脑,联手品牌咨询管理公司,运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现有的品牌管理进行全面提升,制定“凤舞九天”的五年规划;先后成立深圳庆美首饰有限公司和香港国际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在立足华中市场的基础上,将产业触角伸及内蒙古、新疆,河南、广西、湖南、福建、江浙和重庆等地;与银泰百货、万达万千百货、沃尔玛、家乐福、中百集团、武商集团和步步高等连锁行业巨头之间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所授权的直营店、加盟店以及卖场专柜近200余家。
为了培养加盟商,熊福章不仅将祖传的金银加工技术传给他们,还先后举办6期全国精英店长培训班,售后服务更加得到保障。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2010年,“熊银匠”与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代表行业内首批加入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让世界感受到了“熊银匠”品牌带来的东方之美。
2011年10月,“熊银匠”被评为“全国十大知名企业”,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的关注。11月10日,熊福章接受央视网“见证企业成长”高端访谈栏目组的约请,与主持人雨晨分享畅谈“熊银匠”的品牌成长历程,让全国的观众一同见证熊福章的风雨人生。
2011年11月23日,熊福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其实每一个‘庆美人’,都是在经营着同一份事业,同一个梦想。做民族银饰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是每一个‘庆美人’肩负的使命,我们要复兴民族银饰文化,再造一个白银帝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