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含蓄淡雅 静谧幽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含蓄淡雅 静谧幽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日本民族虽然接受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但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审美物质。表现在电影中是一种有文化个性的民族美学,并体现出含蓄淡雅静谧幽玄之美。

[关键词]日本电影 民族性 幽玄

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电影均是作为“舶来品”被接受的。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电影的功能和美学观念上形成了或同或异的理念和审美情趣。不可回避的或者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是,电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法国电影是不同于美国电影的,日本的电影是不同于中国电影的,其中原因就是来源于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审美特质,即使在接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它还会保持自己的本土民族特色。日本电影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性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他们会穿着和服,汲着小步,鞠很大的躬出现在许多场合,虽然这是呈现在外向的符号,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富有。日本曾以黑泽明的《罗生门》为东方电影敲开了世界影坛的大门,并创造了50年代东方电影的辉煌。黑泽明被认为是日本电影和东方电影的艺术大师。他在作品中倾注了对日本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强烈感情,并以此来刻画人间的心灵之美,从而给人恒久的感动。黑泽明不但建构一套足以反映社会情绪与脉动的电影美学风格,更将个人观点与意识融入了艺术形式之中。在影片中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浓郁清澈,构图极富东方绘画神韵。在创作方法上力求使日本传统与欧美特色相结合,结果使日本古老的传统艺术得以再生。越是民族化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意义。日本电影之所以频频在国际获奖,正是因为它具有的独特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在运用“能乐”的风格化表演及所受的日本传统美术的影响上,达到了力量与优雅的结合。

日本电影在20世纪的50年代之所以能够获得了成功,好评如潮,就是因为它表现得是“日本传统”的东西。这段时间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历史剧题材,二都是和服打扮,在影片中所描写的仍是日本处在近代之前的、旧的风物、老式服饰和旧的观念,而且是为了使西方人易于理解的单纯化的那种物象。

到了战后,日本电影无论在西方人或是在东方人面前,都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了它那奇特、神秘的艺术空间。他们对于民族传统及文化特别的“关照”意识,给予了人们以全新的、强烈的视听感受。到了90年代以后,日本电影开始把目光转向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性方面,已不单纯是以往那种对日本历史和文化完全没有了解和体验的西洋人也看得懂的单纯故事,已经转向写实的、构成自我现实具体要素的民族性上来。

谈到日本电影的民族性,不能不提到小津安二郎,他的影片被认为是拍出真正的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虽然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昧,却能够从中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品味,这种品味渗透着许多属于这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的体验。小津的影片对于日本生活习俗的表现也是非常准确和细腻的,影片中的人物在日常对话时,总是双方共同面向一个方向,而避免面对面的谈话。这样一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能乐”的演技相同,同时也与中国和日本的古代风景画中的人物的传统姿态相当,这样的细节安排本身就体现着一种民族审美心理习惯,从而形成了适合于民族审美要求的个人风格。小津后期的电影,摄影机完全静止不动,镜头的处理更是朴拙到极致,摈弃了淡入淡出等剪辑语言,画面全部采用直接切换,犹如老僧入定,禅意盎然。小津安二郎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日本韵味正是日本民族性的一种体现。

我们在观赏日本电影时,往往感觉日本电影给人一种不确定性,通俗来讲就是看不懂,即使是对于非常喜爱日本电影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用最基本的观赏电影的方式来确定日本电影的美和基本内涵,但它所呈现出的那种高贵的尊严却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具体表现在风格的迥异和内涵的深刻上。

日本电影像一本色谱,丰富了我们心理上的色彩感受,它在风格上呈现给我们一种纯情、一种温暖,抑或是一种黑暗和阴晦。每部电影都表现出电影作者的强烈个人情感,即使是同一个制作者在不同的电影中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上的迥异性完全不同于我们中国电影的某些导演模式。日本电影在每部中都力求改变和突破,我们能从一堆电影中轻松地找出我们所喜欢的类型,而不担心千部一面。譬如《燕尾蝶》与《情书》虽出于同一导演之手,但是后者的内敛和纯情却是前者所不具备的。而前者是以现实作为切入点,表现了物欲膨胀的社会中,人们失去的不只是爱情与纯真,真正难以挽回的是自我。那种消极的主调与压抑的气氛,那种直击观众心灵并使人得以自我反省的气氛也许只能出现在日本电影的美学中。

日本电影的内涵也是很深刻的。我们能从它们漫不经心的表达中,得到非常深刻的启示,即使是对性和暴力等的描写,也包装得非常完美和神圣,并在严肃和深刻中流露出一丝凄美。号称日本暴力宗师的导演北野武总是喜欢将暴力神圣化,用快且准出手的形象,夸张煽情的音响声效,显示了日本民族深远的、暴力的文化底蕴。在《花火》中,用一种瞬间的暴力与静态的彩色漫画相互穿插,映衬,表现出深刻、凄艳的美。这种将暴力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暴力本身上升为一种美感,也体现日本电影美学与别国的不同之处。

电影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高深,它是教会观众看清生活中的一切,是借艺术之美反映生活之美,它的内涵的表达是呈现在电影的叙述中。日本电影是以美的形式进行写实,而不是一种造作和无病。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唯美色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借最柔弱的声音呼喊出最有力量的口号。

一直以来,日本民族往往被认为是贯于抄袭的民族,这并非是日本民族的真正性格。它在吸收的同时没有忘记使之转变为自己本民族所能够接受的东西,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审美特质。这种独有的审美特质表现在电影中就突出了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显现出对于民族传统及文化特别的“关照”意识,给予了人们以全新的、强烈的视听感受。尽管有人说日本的文化来源于某种程度上的“东拼西凑”,但就电影艺术而言,他们的这种“东拼西凑”却可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再加工”,它秉承自我人文传统的精神相对于其他民族要专一很多。

谈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宗教对日本文化特别是电影的影响。日本人最初的是从远古以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神道教,这种宗教承袭了日本民族宗教的基本性格,它对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到了中世纪禅宗佛学开始日益盛行,那种追求心灵的自由性和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直截了当性适应了日本民众的文化心理,切合了日本社会的现实需要,并在电影中体现出一种“幽玄”的审美意识。

日本传统审美意识是以阴柔为美,吟咏的是悲欢离合的哀伤和顺应天意的宿命论,这直接影响着日本电影的发展。大量电影作品营造出的意境、所塑造的人物命运都潜藏着虚无的影子,蕴含着佛教的玄机,并继承了民族古典美学中的物哀情调、幽玄理念,体现出了一种宗教式的虚无主义。

幽玄的旨趣对日本电影创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日本电影导演的作品往往自然而然地带有哀愁的情调,并更多的借对自然的描写融入了日本式的抒情,从而将这种哀愁的情绪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清淡而朦胧,又不失韵味,旨在体现出对某种哲理观念的探寻。同时袒露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含蓄淡雅、且具幽玄美的意境,表现了一种属于日本传统的审美理念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有关宗教的民族文化心理。

日本美学接受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并在接受中加以改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趣味。它的着眼点不是华丽,而是淡雅,讲究余情余韵,务求清淡中出奇趣,追祟日本上古时代风格朴美的万叶诗歌,哀婉的《源氏物语》,余情袅袅的中世和歌。这些传统美学又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电影,特别在那些经典艺术电影中更是把这种美学理念转化为一种民族性,使日本电影表现出独有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