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年级语文课组织教学疑难归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年级语文课组织教学疑难归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困难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你希望学生安静,他们偏要随便说话;你强调听课要专心,他们偏要做小动作;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又在那儿发呆。为了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动了不少脑筋,定了许多规矩,为了让儿童记住这些要求,还编了许多顺口溜……真是煞费苦心!这些方法的确有一定效果,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老师们要不断提醒,再辅之以表扬激励,或批评警示。

老师们想了这么多方法,为何效果不佳?因为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动口说,喜欢动手做,喜欢跑和跳。我们看到,儿童走路往往不是一步一步“走”的,而是连跑加跳的,这就是儿童的特点,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但是,我们组织教学的很多“方法”,却违背了这个规律。双臂叠放胸前,挺直腰板安静地坐一节课,我们成人都很难做到,要儿童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让学生们不说,目的是什么?让他们听老师说;让多数学生不说,是为了让他们听个别学生说;让学生们静坐不动,是为了让其看老师动,这跟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好相悖。另外,语文能力需要在听说读写(尤其是读、写、说)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儿童没有充分参与语文实践,只是一味地静听、静看老师的实践,其语文能力就难以形成。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陈腐的教学观在作怪:教师控制学生,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

怎么办?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还学生以主体地位,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儿童好动,就让他动;喜欢说,就让他说。只是这里的“说”,不是随便说话;这里的“动”也不是做小动作,而是用“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来编织教学过程。请看课例《有趣的发现》(苏教版二上):

一、 读通课文

1.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通,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破句,不结结巴巴”。(板书:读)

2. 自由读全文一遍。

3. 你觉得最难读的自然段前面打个“X”。

4. 都认为第3自然段最难读。这一段最长,是难点。让学生再自由练读这一段,能将最难读的一段读正确最了不起!

5. 指名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在他读错之处做好标记。读后师生评价。

二、 读懂课文

(一) 在读通的基础上,还要做一些标记,比如打个“”。

(二) 读懂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第1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用“()”把它括出来。

2. 交流。教师引导理解“著名”,简介达尔文:他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是专门研究生物进化的。

3. 齐读这一自然段,注意突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

(三) 读懂第2自然段

1. 自由读,达尔文在岛上看到了哪两种昆虫?分别用“()”括出来。

2. 交流。(板书:翅大 无翅)

3. 引读:师读第1句,生齐读第2句。

4. 设境明疑惑:看到这种现象,他感到很奇怪。(板书:他想……)(怎么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那些翅膀小的昆虫怎么不见了呢?)(板书:翅小?)

5. 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内心的疑惑。

(四) 读懂第3自然段

1. 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和无翅的昆虫,却没有翅膀小的昆虫,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在第3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长,共有4句话,请按先后顺序在每句话后面标上序号。(板书:①②③④)

2. 为何没有翅膀的昆虫能在岛上生存下来?答案是第几句?(第2句)一起读(生齐读)。如果用这句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该用哪一个词语呢?请你用“()”括出来。交流(板书:不会飞)。这种昆虫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3. 为何翅膀特别大的昆虫能在岛上生存下来?答案是第几句?(第3句)一起读(生齐读这句话)。如果用这句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该用哪一个词语呢?请你括出来(生思考,括词语)。交流(相机板书:顶住大风)。这表明“适者生存”。

5. 为何翅膀小的昆虫无法在岛上生存下来?答案是第几句?(第4句)一起读(生齐读这句话)。如果用这句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该用哪一个词语呢?请你用“()”括出来。交流(板书:顶不住大风)。这表明“不适者消亡”。

6. 充分练读:师分别问三个问题,生齐读对应句子;先按原文答案的排列顺序问、读;再变序问、读。

7. 达尔文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呢?第几句告诉你了?(第1句)

8. 如果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合适?请你括出来交流(板书:观察比较)。

9. 这个观察比较的过程可不容易呀,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词语圈出来(学生圈词语),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理解(许多,反复,终于)。这个有趣的发现,真可谓千辛万苦!一起再读读这段话,读出艰辛的感受来。(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 设境复述

1. 情境一:有一天,一个旅行者也来到了太平洋中的这个小岛上,也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他百思不解,于是他去请教达尔文。我来扮演旅行者,谁来扮演达尔文?(师生角色对话)

师:尊敬的达尔文先生,我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2. 情境二:假如你是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并弄清了原因,心情特别激动,回去后迫不及待地讲给朋友听,你会怎样讲述自己的经历呢?同桌一位扮演达尔文,一位扮演他的朋友。左边一位先说给右边一位听,然后再交换。可以这样开头:朋友,那天我到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学生练说)

3. 同桌表演,述说故事。(师设境引导,然后两学生表演,复述故事)指名评价。

不难看出,学生的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交替,疏密有致,相当充分。而教师的“说”仅是组织、促进、引导学生读、说、写实践的手段,是编织学生读、说、写这张语文实践活动网络的“线”。仔细考察还会发现,这些读、说、写等实践活动,大多是面向全体的,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当每个儿童都积极投入到读、说、写活动中去的时候,还会有“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的现象吗?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去除杂草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地里种上庄稼。”有效组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好方法,不是绞尽脑汁地控制、围堵,而是要换一种思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用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来编织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