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乡土文化走入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乡土文化走入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一、乡土文化走入语文教学的价值

1.乡土文化滋润个体生命发展

乡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根”的意义,其浸润与熏陶的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乡土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理应担起这个责任。作为教者,将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乡土文化的主要阵地,把乡土文化有机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无论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都有莫大的帮助。

2.本地乡土文化丰富多样

自仲雍“断发文身”“开天辟地”, 言子“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开始,常熟便文化绵延,名人不绝。文学、音乐、金石、书画,乃至政治,无不名人辈出,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的编者昭明太子,一代草圣作过常熟县尉的张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大画家黄公望,东亚病夫曾朴,被誉为“两代帝师”的政治家翁同等,或出于常熟,或与常熟结下难解之缘。至今,常熟城内仍可找到他们的踪迹:昭明太子读书台、冶塘大河老街,醉尉街、黄公望墓、曾园、彩衣堂等等。

3.最小窗口展示最大视角

将乡土文化引入语文教学,“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式读写教学的研究为途径,探究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之路”,分别进行“名人常熟”“音乐常熟”“绘画常熟”“文学常熟”等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希图结合常熟本土文化,以最小的窗口展示最大的视角,让学生在感受常熟乡土文化的同时,激发一种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豪情。本文从“名人常熟”的角度,略说这一专题学习的一些体会。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质。但热爱是个抽象的概念,利用学科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包括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家乡作为具象,通过乡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乡土文化走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了解是热爱的前提,“学生要通过熟悉身边的事物进入世界”(英・利浦菲)。因此:

1.舆论引导,激发热情

常熟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学生对它们既熟悉又陌生,课堂是宣传常熟历史文化的阵地。许多课文,只要我们留个心眼,都可以与常熟的人文联系起来。比如《论语》与言子;朱光潜与宗白华;《桃花扇》与钱谦益、柳如是等等。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与自己相关或关系密切的事物的关注常常会超过其他事物。因此,同样是对名人的介绍,在我们向学生介绍家乡名人时,学生的关注度远甚于其他名人。正是据于这一点,我们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耳目去发现、认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把自己熟悉的常熟名人汇聚起来。

具体操作上,先利用课堂进行发动激发,再利用网络,在学校BBS上发贴征求“常熟历史文化名人”,最后整理汇聚。不久,我们就获得相当丰富的资料。常熟的名人很多,我们依据各人的身份、影响对他们进行遴选和分类,分成政治名人和文化名人两大类。

政治名人:仲雍、姜尚、周章、范仲淹、王、瞿式耜、翁同。

文化名人:“文学名人”萧统、常建、沈玄(“七琴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作者)、钱谦益、柳如是、曾朴、黄人;“音乐名人”蔡邕(焦尾琴的制作者)、严天池;“绘画名人”黄公望、周之冕、王、吴历、庞薰;“藏书名人”“汲古阁”主毛晋、“脉望馆”主赵用贤、赵琦美,“绛云楼”主钱谦益,“也是园”主钱曾,“借月山房”与“爱日精庐”主张海鹏、张金吾父子,“稽瑞楼”主陈揆,“铁琴铜剑楼”主瞿绍基、瞿镛父子,“旧山楼”主赵宗建,“湘素楼”主丁祖荫,等等。

2.目见耳闻,真切感悟

百闻不如一见,在适当的时机,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自然和历史中,感受自然、感受历史,感受社会。

具体做法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寻找常熟的背影”。如组织学生从言子墓出发,沿虞山南麓的环山公路寻访古墓活动,沿途探寻历史名人言偃、仲雍、王、王、钱谦益、柳如是、翁同、瞿式耜、黄公望墓;组织学生走进名人故居、遗迹,如翁同故居、红豆山庄、小辋川别业(曾园)、铁琴铜剑楼、焦桐街、读书台、庞薰故居等等。从而使学生对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名人有最为感性的认识,让学生由抽象到具象,对这些名人的认识不只停留在对名字的认知或仅有的文字资料上。这样,学生的内心便油然升起一种崇高的感情,为身为常熟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乡情在他们的心中因此得到深化。

3.身体力行,理性升华

具体操作上,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历史名人作一次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和常熟图书馆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阅读和查询,写一篇名人专题研究报告。这样,点面结合,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读写教学”的研究目的,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也使其不仅落实在阅读上,还贯彻到了写作中。读和写相结合,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生平时囿于“考试作坊”的沉闷环境中,并没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名人常熟”是感性的,研究的过程是从人名的认知到名人生平的认知再到名人思想的认知,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这样很容易把学生潜在的探究精神很好地激发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政治,或文化;或褒,或贬;或赞,或叹。一篇篇小有规模的探究性学习报告也就此出台。

虽然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思维深度的局限学生的研究还流于肤浅,还有待推敲和提高,但那种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思想火花足以让人感到欣慰。

“名人常熟”专题只要求学生了解常熟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除个别探究重点外,我们一般不要求学生对其他名人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的目标是取其广泛性而不是专业性,所以,一切在常熟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文化名人都在我们搜集的范围内。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辉煌的常熟孕育了这些名人,这些名人又为常熟的辉煌锦上添花。从而从最小的角度,最现实的实际出发,达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