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议论透辟 笔势雄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劝学》循循善诱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层层递进地劝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文章雄辩浑厚,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环紧扣的逻辑美
围绕中心,环环紧扣是《劝学》议论艺术的特色之一。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提出这个中心论点之后,作者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习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行的。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那么,怎么样去学习呢?要积累。怎么样积累呢?要持之以恒,要专一。作者这样一环扣一环,鞭辟入里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文章不仅在整体安排上环环相扣,而且在单独的一段中也显示出了逻辑的严密性。比如第四自然段,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学习应具备的正确方法和态度。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着重强调一个“积”字,说明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要靠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自“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着重强调一个“恒”字,论述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段末则着重强调一个“专”字,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积”“恒”“专”,三者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
二、取譬设喻的语言美
《劝学》的说理性很强,但作者并非正襟危坐,枯燥地论道,而是巧妙设喻,娓娓说理。文中比喻论证铺锦列绣,显示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鲜”,是说比喻的内容通俗明了,毫无陈腐的学究气。荀子善于发掘生活的宝藏,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连类比物,启迪思考,使读者很容易接受他所说的深刻道理。如文章开始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都来自生活,充满了智慧。
“活”,是说比喻的形式多样。有的正面切入,直陈观点,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反面迂回,论证道理,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同类并列,反复强调,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有的正反对照,蕴含深意,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有的单独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领会,如“青胜于蓝”“冰寒于水”。
全文比喻众多,变化多姿,毫无罗列重复之感。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文章气势恢宏,说理透彻,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三、节奏和谐的句式美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劝学》的一大特点。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体现了荀子散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在《劝学》中排偶的运用比比皆是。如第三自然段,全段除了结尾两句作总收外,其他文句分成三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绝江河”,每组都是排偶,两两相对,使文章显得章法整齐,从多方面进行说理,使得段末的小结水到渠成。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作者列举了“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总之,《劝学》在写作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将珠串璧联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融为一体;作者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练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