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导师研究生培养、形成良好学术道德过程中起着引导、示范、管理、监督等重要作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作用有效性不够,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失范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加强导师自身队伍建设,完善导师责任制以及导师评价体系是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净化学术氛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队伍未来的生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学术界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事件频频曝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净化学术环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入手,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给出导师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中的作用

(一)示范作用

唐代韩愈曾对老师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可见,老师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的作用。研究生读研期间,大多数学生都以导师为核心,围绕导师给予的课题或者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导师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导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敬业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勤奋严谨的科研态度、良好的学术道德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据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赵莹所做调查显示,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研究生“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9.1%。导师总体上学术道德素质较高,能够在科研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但不可否认,研究生导师群体中不乏学术道德败坏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学术道德素质低劣,科研行为不端,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治学态度。因此,导师应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弄虚作假,杜绝各种科研不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研究生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规范导向作用

从导师与学生的学术指导关系上来看,导师在研究生学术研究中具有学术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导师应大力提倡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教育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学术讲座、指导课上,导师应该向学生大力宣传和解读有关学术道德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对科学道德规范的全面深入解读,使学生在学术伦理、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具体地,导师要利用上课时间或课外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向研究生介绍著作权和写作论文的基本常识,如撰写论文引用他人著作要注明参考文献,不要一稿多投;督促研究生在学习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觉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向研究生灌输只有严谨、求实、创新的文章才是好的学术作品,只有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才能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有所发展的思想;要使研究生明白,做学问要先做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学问,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素质才可称得上是“人才”。

(三)监督管理作用

研究生阶段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同研究生的接触、交流领域更为广泛。所以导师要担当起对研究生的管理职责,不但要管理他们的学习、生活,更要管理他们治学的态度。导师作为学生学术、人生道路的指导者,应该指导学生学业,尤其在研究生发表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要做好监管。在学生投稿前,要对文章进行检查,若发现学术不端现象,应立刻禁止学生投稿,并责令重写。导师应严格按照学位论文管理办法规定,对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终稿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学生认识到要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果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以此引导学生走上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科研道路。

二、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有效作用不够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具体实施者,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有效作用不够,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一)导师自身学术道德失范,示范作用失效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最大化”、“金钱至上”的观念日趋为人们所接受,社会功利化思潮不断涌现,这种思潮也渗透进了学术界,使学术价值染上了功利的色彩。部分研究生导师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道德的天平失衡,学术目的日趋功利化,违反学术规范。在这种功利风气渗透影响下,研究生学风也渗入了功利的思想,导致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诚信现象频频出现。

(二)导师忽视学术道德教育

有的导师潜意识里存在这样的观点:研究生的科研时间有限,应当用来完成本职科研工作,道德教育是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此外,研究生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学术道德源于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所以导师不需要多加强调说明,在导师群体中的这些思想观念是导致学生学术道德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导师与学生缺乏思想沟通交流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也在增加,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加上导师自身有着科研、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时间与精力有限,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以及引导不够,研究生难免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失范行为的成因调查中,49.2%的研究生认为“导师缺乏明确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指导。”

三、发挥导师在学术道德教育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导师自身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但大都忽视了导师本身的道德品质对研究生的激励及影响作用。导师不仅要“教书”,更重的是“育人”,而导师要育人必须先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学识学风、为人处世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此,要加强对导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导师自律意识,担任导师的教师,就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其次,在评选导师的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导师在科研成果方面的条件,更要注重对其师德和学风方面的筛选。最后,对导师要经常进行专门的学术规范培训教育,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的自觉性。

(二)完善导师责任制

学校应该把“导师教书育人”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实行“导师负责制”,把负责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格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同时建立和健全“导师教书育人”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把研究生导师能否做到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作为对研究生导师工作绩效考核的项目之一,强化导师责任意识。使得导师注重对自己学生的学术道德品质的培养。另外,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导师对于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连带责任,学生如果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将负连带责任,并受到严惩,通过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得导师重视对学生学术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负起自身作为导师的责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改善学术不端现象。总的来说,“导师责任制”一方面强化了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利于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导师履行对学生学术规范、道德教育等职责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导师应经常与研究生交流,在“微时代”下,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趋向,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术上、思想上的困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其次,导师应经常通过师生间的文体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在娱乐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科研道德教育的感情基础。结合研究生的阶段性思想特点,在入学教育、培养方案、奖学金评定、开题、论文写作与答辩和就业等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不要只在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时才惩罚。经常组织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如开展师生座谈会、交流会,从而发挥导师人格魅力在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导师可以通过学术团队的建设,让学生参与课题,明确各自分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师生间激烈的学术讨论,让学生领悟学术的真正内涵,促进了学术道德的规范。

参考文献

[1] 陈颖,屈晓.基于全过程育人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

[2] 罗广.研究生德育中导师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李冬梅.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4] 魏俊燕.导师负责制与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J].读与写杂志,2009(06).

[5] 朱华,左志香,朱华杰.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6] 林振调,张晶.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研究生,2012(06).

基金项目:本文是暨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应娟,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