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本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讲授此门课程,为日后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师的教案和具体授课的发挥上,对于教学效果的奏效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目前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信息处理类教学策略和行为技术类教学策略。然而在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哪一个教学案例是严格按照某一个教学策略来执行的,而是将几个教学策略融合在一起,综合使用。

常用的信息处理类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教学策略、概念获得策略、认知发展策略,行为技术类教学策略有随机管理策略、自我管理策略、行为练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由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策略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哪一种单一的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在教学策略和模式的实施中也有很大的制约,从整体综合考虑才能保证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

走上三尺讲台,应当始终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学好,才会知道怎么去面对各种诱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学习也就更有利。德才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变化都很大。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比以前的更全面更丰富,但学习环境在变好的同时学生要面对的考验和诱惑也更多了。以前学校周围就没有那么多的网吧,上网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不可否认,网络的确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诱惑,人的惰性也展现的淋漓尽致。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于这些刚刚走进大学这座“象牙塔”的新生来说,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正确辩证的看待网络,并且教导他们如何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都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了多年的学生,也带过几门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接触了很多老师也相处了很多同学,但是对于具体哪种教学策略最好,笔者也确实不能肯定。从教学目标出发,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有团队意识,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在课堂上要保证课堂的严肃性,严格要求,找到切入点抛砖引玉,用抛锚式的教学策略首先创设情境并确定问题,可以适当的进行示范——模仿,引出更多的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思考;

2、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知识的尝试,并做相应的引导,说明规则,解释理论。既要注意不打击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又要抓住问题的主旨,不能让学生太过发散而脱离了问题的本质;

3、对学生的各个小组的表现做出点评,进行归纳结论,及时将知识系统化,给予学生反馈是鼓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很必要的方式;

4、对知识点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模仿着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并再次将问题归纳,留作课后作业,再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各小组团队完成,要求学生们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集大家的智慧一体,交换意见,协作完成。把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小组分,即对该生所在小组的评分;二是个人分,即对该生个人的评分,三是附加奖励分,这是在该生所在小组每个成员都达标的前提下给该生的奖励。一个鼓励团队工作的机制能提高合作的质量;

5、回授尝试效果,及时做总结和讲解,“温故而知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在教师的授课中也是适用的;

6、组织考试,追求个性教育固然可贵,但是我们当前的选拔制度仍然是考试制度,所以组织考试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说是为了分数,把大量作业压下去,不管学生的时间和兴趣,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7、以良师益友的形象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只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将学习中的困难大胆的跟老师提出,有助于老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对学生进行辅导,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作为课任教师主要是考虑班级整体特点,即班与班的特点。因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是要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至于课下辅导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材施教要求与学生进行大量的沟通,而时间是局限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自由课堂多样化的互动生成,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结论转向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去。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效果肯定很好。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然,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解决同样的教学问题,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来讲授同样的课程,由于学习群体对象不同,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

教学策略主要是调节和控制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来看,目前的学生都很佩服有实力的老师,喜欢老师授课的时候严谨认真,但课下与学生相处时又平易近人,他们戏称为这样的老师“师品和人品俱佳”。

总的说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对象的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的学习背景不一样、学习特征各异、学习风格也都有所不同,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保持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指示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获得自由发展、形成自我鲜明的个性、更好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 ( 2)

[2]殷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9).

[3]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