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切入点,故事性材料作文立意提炼的关键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切入点,故事性材料作文立意提炼的关键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故事性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其他类型作文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精准解读之上。因此,大多考生对故事性材料作文题总是望而生畏。也正因如此,引导学生精准解读材料,找到立意提炼的切入点,就成了我们指导学生写好故事性材料作文的关键。

何谓“切入点”?即考生在故事性材料作文文题材料的宽泛范围内,选择某一方面、某一点,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

那么,如何引导考生选准这个切入点呢?笔者以为,至少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化“大”为“小”,从“点”切入

大多故事性材料作文题往往比较宽泛,题目大,范围广,开放性强,限制少,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作文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所谓化“大”为“小”,可以理解为将一则材料从整体细分到部分,将一个大主题分割为若干小主题,也就是将立意提炼得更具体、更细化。一则材料往往可以有好几个立意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逐层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从感受最深的一个“小”处切入,表达自己的某种特殊情感或独到见解。如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作文题二:

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孝感雕花剪纸艺术家徐惠斌12岁就迷上雕花剪纸艺术,经过反复观摩和刻苦学习,他用一把小剪刀在普通的一张纸上就可以剪出玲珑生动的山水云霞、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他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近年来,他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展览,让孝感雕花剪纸艺术走向了世界。

这个故事性材料作文题可立意的角度很多,引导学生准确地寻找到立意切入点,分解材料,将它收缩到一个“小”的层面是关键。

分解材料的过程,即引导学生推敲人物品质的过程。从“大”的方向看,这则材料主要表现出雕花剪纸艺术家徐惠斌的优秀品质;往“小”处挖掘,我们会发现他具有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坚持自己等多方面的品质。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暗示我们,从“大”方向看,必须紧紧围绕徐惠斌的优秀品质来立意,再往小处、深处挖掘,我们可以从“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面选取任何一个点作为文章立意的切入点。比如,选取“刻苦学习”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将文章立意为“努力与成就”;选取“推陈出新”为切入点,我们可将文章立意为“学习与创新”。

通过这样化“大”为“小”,引导学生将材料的整体意蕴细化为不同的小点,向“小”处立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笔墨更集中,主题更鲜明,也更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二、选准视角,求“新”求“深”

所谓立意的“新”与“深”,就是观点新颖、不落窠臼而又有深度,与大多数考生的立意角度全然不一样,令阅卷老师读来有一种清新之风习习而来的感觉。

大多故事性材料作文题的内涵往往是丰富的,理解角度是多样的,可选入作文的立意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视角,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立意角度进行推敲。在推敲的过程中,要着重思考到底要选取哪一个视角,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显得更有“新”意与“深”意。如2014年甘肃省白银市的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二)说的是一个娇生惯养的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过自新、孝顺父母的故事,文题的要求是:

读了上面的故事,也许你想起了自己或他人孝顺父母的故事,也许你想对孝或不孝的人说点什么,也许你还想对教育孩子的问题发表点自己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要想写好这个故事性材料作文题,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推敲它可以有哪些立意的角度。

学生稍作思考,可能会想到以下三种立意的角度:

角度1: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构思立意。写父母尽心尽力照顾“我”,努力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我却全然没有发现,直到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才明白了父母亲对“我”的爱,明白了如何对他们尽孝。

角度2:从如何孝敬父母的角度立意。可写成议论文,文章开篇指出孝敬父母不是豪言壮语,不只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需要的是细心的体贴。接着举例如何尽孝,如父母忙碌的时候问候一下,疲惫的时候给他们一杯热茶或给他们捶捶背,伤心、烦闷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最后,得出结论,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就在于每一个平淡的生活细节中。

角度3:从溺爱孩子就是纵容孩子不孝的角度立意。文章着重指出,生活中正是因为不少父母溺爱孩子,才使得孩子变得自私与不孝。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加理性、理智的爱。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对这三种立意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哪一角度较有“新”意与“深”意。进而提醒学生,即便是同一个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具体的立意。选准角度只是前提,具体立意是否新颖或者是否具有深度,还要看内容的安排。

这时,不妨举个例子。如有位考生从角度三出发,以《孝心去哪儿了》为题写作。在下面这一片段中,考生这样写道:

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学生手里拿着零食,表情悠闲地边吃边走。后面,紧跟着背着乐器或书包气喘吁吁的爷爷或奶奶。也常有小孩子哭天喊地闹脾气,旁边是急得满头大汗的长辈。这看似滑稽的场景,却恰恰反映了一种现实:年轻一代的孝顺意识已经很淡薄了。而造成这种孝顺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恰恰在于长辈们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与迁就。

从这一片段我们可以看出,考生避开了大多数人着重写自己如何孝顺父母的立意,另辟蹊径,深刻挖掘身边的生活细节,从看似寻常而又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细节出发,深入思考其背后隐藏的相关社会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孝顺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恰恰在于长辈们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与迁就”,反映出考生比其他大多数考生有着更为高深的立意技巧。

三、“虚”题“实”作,从“实”切入

有些故事性材料作文题读来比较虚。一方面是因为材料中的意象不好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材料内容隐含的寓意让学生们一时捉摸不准,难以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文题转变为对具体生活细节的描写与感悟,或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议论,以有效地避免作文空泛。

如2014年重庆市A卷中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二)是一则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并且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要写好这篇作文,需引导学生紧扣“叶”这一意象来立意,从中提炼出“为梦想而坚持”“心中有梦想人生才会精彩”“学会等待,成功要耐得住寂寞”“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等立意。如果考生不能准确领会“叶”这一意象所要蕴含的寓意,立意就有可能失之偏颇了。

因而,对于一些材料看起来比较“虚”的文题,引导学生“虚”题“实”做是很不错的思路。

四、紧扣细节,从“真”切入

所谓“真”,即真感情,真感悟,真见解。我们都知道,不管哪种形式的考场作文,考生们只有用心感悟生活,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写出先打动自己的人或事的文章,才会感染阅卷老师。然而,考生们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201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题(二)的材料是一个感恩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懂得感恩;团结协作才能共赢。”要求考生以与“感恩”或“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材料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应该说,这个故事性材料作文题的立意其实并不难,题目中的提示语已明白而清楚地提示了考生。很多考生也往往知道如何紧扣“感恩”或“团结协作”这一主题,可问题在于,不少考生的细节描写不到位,或者细节描写的角度不对路。

如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父母经常为了她的不懂事吵架,她问父母发生什么事了,他们却立即装出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的样子。之后,她经常在深夜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只好暗暗地流泪。最后,小作者写道,父母这样为自己吵架,自己却不知道感恩,真不应该。

这样写,文章的主体内容显然偏离了文章的立意,没能很好地传达出自己的“真”情。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真情呢?考生应调整角度,详写自己知道父母为了自己的不懂事吵架之后怎样改变自己,怎样用切实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最后父母的关系也渐渐变得和谐了。由此“我”认识到,懂得感恩,才算懂事;懂得感恩,家庭才会和睦。

看来,遇到这类作文题,我们应该提醒考生,在行文立意时,一定要紧扣主题设计情节,通过一个个紧扣主题的细节来传达生活的真实,进而打动阅卷老师。

总之,一篇上乘佳作,成功立意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选好立意的最佳切入点,使文章的立意不仅准确、新颖,而且富有深度,能够传达出自己对社会的用心观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对亲情的真挚感受,那么,无论是故事性材料作文,还是其他形式的命题、话题作文,都能为之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使之出彩。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中学;3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