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利视角话扳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利视角话扳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继德国Snap'n Grip万能扳手的微信视频疯传网络后,我国相关工程师不以为然,一个中国自紧扳手PK德国万能扳手的视频,操作显示德国万能扳手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像视频所示应用自如,相反,中国自紧扳不仅不需要手动辅助咬合,而且还能在小转动角度场所轻松完成拧动作业。然而,这么灵巧的工具是否是国人的最新创造?是否已经得到了专利保护?文章对上述自紧扳手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了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自紧扳手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自紧扳手;自锁扳手;自调扳手;万能扳手;滑块;专利

引言

近日,继德国Snap'n Grip万能扳手(如图1所示)的微信视频疯传网络后,我国相关工程师又一个“中国自紧扳手PK德国万能扳手的视频”,予以回击,实践表明德国万能扳手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像视频所示应用自如,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手动辅助活动颚和固定颚的咬合,特别是在转动角度较小的情况下,万能扳手并不能拧动,对于圆头螺钉,万能扳手更是无能为力,不勉让人有些失望。相反,中国自紧扳手不仅不需要手动辅助咬合,而且还能在小转动角度场所轻松完成拧动作业,大大提振国人士气。

从该视频中可知该中国自紧扳手的结构为(参考图2),具有活络扳手的外形,两个爪,一个活动爪,一个固定爪,活动爪通过蜗轮调节开口大小,固定爪的夹紧侧设置有向活动爪凸出的夹紧块,使得活动爪和固定爪形成V形夹紧面,夹紧块的夹紧面设置有齿,活动爪的夹紧面无齿,为平面结构。该自紧扳手在工作过程中,将夹紧块的齿部和活动爪的平面接触工件,然后卡紧工件后转动手柄,实现旋拧作业。

看完视频后,人们在惊讶自紧扳手的灵巧的同时,对“中国制造”增强了些信心。可是,这种自紧扳手是该技术领域最新的创新成果吗?是否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呢?

1 自紧扳手之专利保护

由于视频中显示该自紧扳手发明人为刘凤翼,于是针对刘凤翼进行检索,发现一篇专利文献,发明名称为“V型仿生工具手”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扳手结构与视频中自紧扳手非常类似,公告号CN204076111U,授权公告日2015年01月07日,申请日2014年09月09日[1]。没有发现该技术方案的发明专利申请,也可能是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但尚未公布,因此检索不到。该V型仿生工具手的附图[1]为图3、图4。

上述图3、图4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分别是:1、手柄,2、蜗轮,3、蜗杆,4、固定爪,5、活动爪,6、楔形滑块,7、弹簧栓,8、阻止栓,9、弹簧钩,10、柱形滑轨,11、滑道孔,12、弹簧,13、阻止挡块[1]。从上述专利文献可知,视频中展示的自紧扳手和图3、图4所示的V型仿生工具手应该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视频中未显示出自紧扳手的具体细节结构,仅展示了其操作便捷性。从该文献获知,自紧扳手的固定爪上滑动设置有楔形滑块6,视频中固定爪上隐约的小点分别为弹簧栓7和阻止栓8的截面,该楔形滑块6上侧面靠近小端设置有弹簧钩9,靠近大端的滑轨10上设置有阻止挡块13,楔形滑块6通过滑轨结构设置在固定爪4上,弹簧12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弹簧钩9和弹簧栓7上,阻止栓8能够挡住阻止挡块13起到防止楔形滑块6脱轨的作用。

相对传统活络扳手,自紧扳手不需要反复调节蜗轮寻找适当尺寸,V形插入,一步到位,方便快捷。该V型仿生工具手在拧工件时,楔形滑块6因受到向外的反作用力,在弹簧12的作用下会向外移动,该动作能有效的调整扳手与物品的咬合位置,从而达到最紧密的咬合,这使得夹紧接触面积大幅增大,进而使得单位面积的受力减少,这能有效避免工件受损变形。此外,运用齿面和平面的V夹持,扳手容易回位,并且拧工件时不易打滑。此外,使用时扳手转动到位后,反方向松动扳手,楔形滑块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当再次转动手柄时,楔形滑块又在工件反作用力下自动调整咬合位置,如此,该自紧扳手就具有了视频中所说的棘能。

由于该专利文献为实用新型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其专利权不稳定,因此不能确定上述自紧扳手已经获得了有效的专利保护。

2 自紧扳手关键技术之专利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述自紧扳手关键改进在于楔形滑块的设置。由于扳手在机械领域非常传统,那么在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着类似的改进方案呢?接着作者对自紧扳手的楔形滑块的改进点进行了进一步检索,以期对该自紧扳手进行初步评价。

自紧扳手又叫自锁扳手、自调扳手、万能扳手,英文名称wrench,spanner,该自紧扳手属于活络扳手,属于国际IPC分类号B25B13/14(用齿条和小齿轮、蜗杆或蜗轮);自紧扳手的改进点是固定爪上增设楔形滑块,该技术点对应IPC分类号B25B13/58(夹爪附件)。

检索后发现,采用滑块结构的活络扳手不只一篇,其中德文文献DE3040774A1是公开较早的一篇,其发明名称为“可调节的开口扳手”,公开日1982年5月27日,申请日1980年10月29日,申请人为一家日本公司[2]。该德文文献的第二实施例,公开了活络扳手采用楔形滑块的结构,对应说明书附图5、图6[2]。

上述图5、6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为:10、固定夹爪,12、手柄,16、可移动滑块,18、齿,20、凸出部,22、长孔,24、销轴,26、可调夹爪,36、蜗杆,38、齿,44、板弹簧,46、倾斜面,48、螺钉[2]。其中的可移动滑块16即相当于楔形滑块,其通过销轴24插入长孔22中安装在固定爪10上,滑块16可在长孔22内移动,板弹簧44一端通过螺钉48固定在固定夹爪10上,另一端抵触在滑块前端的倾斜面46上,起到使滑块16复位的作用。当手柄沿着图5的A箭头方向转动时,滑块受到工件的反作用力而向前端移动,这使得两个夹爪之间的开口尺寸减小,进而能够主动夹紧工件。

就细节结构而言,该德文文献技术方案和上述V型仿生工具手技术方案不同,但是二者的技术构思完全相同,都是通过楔形滑块的被迫移动来实现工件的自夹紧。因此,针对楔形滑块技术点,视频中自紧扳手的结构改进并不是首次创新,因此,视频中的自紧扳手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专利保护还有待于进一步考量。

3 结束语

文章针对网络视频中的中国自紧扳手进行了专利检索,发现已经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由于实用新型专利权不稳定,接着对自紧扳手的关键改进点之一楔形滑块作了进一步检索,发现已有早期专利公开了同样的发明构思,进而对自紧扳手技术方案作了初步评价。

参考文献

[1]V型仿生工具手[P].中国:CN204076111U,2015-01-07.

[2]Verstellbarer Maulschlüssel[P].Deutshland:DE3040774A1,1982-05-27.

作者简介:李增志(1979-),河北保定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审查员,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