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桦甸市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吉单441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桦甸市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吉单441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中熟玉米新品种吉单441,开展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70 005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2 607.5 kg/hm2。试验明确了玉米吉单441的种植最佳密度为70 005株/hm2,使玉米吉单441能够获得最高生产能力,为该区域种植玉米吉单441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吉单441;种植密度;生物学性状;产量;吉林桦甸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10-01

桦甸市属于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域,常年降水量偏多并且低温寡照。有效积温在2 700 ℃,无霜期126 d。选择以中早熟为主、品质优良、成熟期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因此,玉米品种吉单441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为明确吉单441的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通过试验明确了该区域种植吉单44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向阳村,试验地土壤为冲积土。试验区耕层土壤有机质25.6 g/kg,pH值4.48,水解氮186.62 mg/kg,速效磷63.94 mg/kg,速效钾148 mg/kg。试验玉米品种吉单631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供试肥料为尿素、二铵、氯化钾,由桦甸市延庆农资有限公司提供。纯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200、100、100 kg/hm2,1/3氮肥、全部的磷和钾肥在起垄前一次性施入原垄沟中作底肥,2/3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25 005、40 005、55 005、70 005、85 005株/hm2。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面积36 m2。随机排列[4-6],3次重复。5月28日播种,深度3.5 cm。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玉米生长期间进行出苗期、苗期早发性、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的调查。吐丝期调查玉米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

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选取代表性的10穗晾晒风干。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7-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吉单441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出苗期、早发性、拔节期没有差异。抽雄期较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株/hm2及40 005株/hm2,较晚为种植密度70 005株/hm2及85 005株/hm2。吐丝期较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株/hm2,较晚的为种植密度70 005株/hm2及85 005株/hm2。成熟期较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株/hm2及40 005株/hm2,较晚的为种植密度70 005株/hm2及85 005株/hm2。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吉单441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植株高低及穗位高低均依次为种植密度25 005、40 005、55 005、70 005、85 005株/hm2。茎粗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85 005、70 005、55 005、40 005、25 005株/hm2。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吉单441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收获穗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种植密度85 005、70 005、55 005、40 005、25 005株/hm2。千粒重较高的为种植密度25 005株/hm2及40 005株/hm2。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种植密度70 005、55 005、85 005、40 005、25 005株/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植密度处理的出苗期、早发性、拔节期没有差异。抽雄期较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40 005株/hm2,较晚的为种植密度70 005、85 005株/hm2。吐丝期最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株/hm2,较晚的为种植密度70 005、85 005株/hm2。成熟期较早的为种植密度25 005、40 005株/hm2,较晚的为种植密度70 005、85 005株/hm2。

吉单441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中,种植密度70 005、55 005株/hm2的产量较高,分别为12 607.5、10 918.5 kg/hm2,该2个种植密度的产量相近,而种植密度70 005株/hm2大,其单位面积播种量大,增加播种量,同时增加单位面积播种种子的费用以及田间管理的费用。因此,在该区域吉单441的种植密度选择60 000株/hm2,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5]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6]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科技通讯,2011(1):119-120.

[7]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4-6.

[8] 方向前,赵洪祥,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注意的问题[J].种子,2015,34(7):114-115.

[9] 方向前,付稀厚,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种业,2015(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