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用之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的认识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及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健康的性情和品格。而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特点更是它超强的实践性和有用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任务是要能把小学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数学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门实用的、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感受得到的学问,而不是枯燥的数字、字母和公式、定理等。学生们一旦觉得数学有用、有趣,就会用心去学,就会有耐心和恒心把数学学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坚持贯彻以下两点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可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导”的角色作用
大家知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师既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能不喧宾夺主,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好一名“幕后导演”,而不是舞台上的“演员”。如小学一年级教材中数学活动课《统计》一章的教学任务就是“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及统计在日常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还指出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中找到自己的发现”。针对这一要求,教师这个幕后“总导演”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如今天班里要搞一次元旦联欢晚会,需要准备一些食品,像水果、瓜子、糖块等,因为不清楚每个同学的喜好,所以选一部分同学做代表,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用粉笔画在黑板上。情境出来了,下一步需要进入学习的内容了——分类归纳和统计,即有多少人喜欢某一种水果,比如喜欢香蕉的有多少人,喜欢西瓜的又有多少人等,然后绘制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懂得了统计的步骤、统计的用途和统计图表的做法。这样的引导,同学们觉得自然、轻松、实际。学生们有兴趣了,掌握了统计方法,接下来再继续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统计,自然效果显著。
类似这样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例子很多。例如,学习了《数字的认识》之后,可以启发学生去学校各处找一找哪里有什么事物或者看看各个年级和班里有多少同学,各个科目有多少位任课教师等等,加强对数与物的对应及认识,学生将来辨别事物更加清晰;在学了《加法和减法》后,找一找周围哪些事物可以进行加减,如每个班有多少个男同学和多少个女同学,加起来一共班里多少人等,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了《应用题》和《平均分》之后,找找身边有哪些同类应用题和平均分现象,尝试除法的运用。这样慢慢学生养成习惯,就不再满足于有人引导,而是会自发的形成数学思维,自觉地去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多的、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才能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比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我先引导学生把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观察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比是否发生了变化,再自己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在掌握了圆柱体体积公式之后,我给学生又出了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题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把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平方厘米。长方体高20厘米,那么圆柱体体积多少呢?”学生因为是自己推导的圆柱体体积公式,所以马上心领神会,首先算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80\2\20=2,圆柱体的体积自然就出来了:3.14*2*2*20=251.2平方厘米。
启迪学生思考,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题之后,我结合实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位同学想买一台摄像机,俗话说,货比三家,为了能节省开支,他考察了三个专卖店,结果三个店标价相同,全部是8888元,但是每个店都有自己的优惠措施,不尽相同:甲店全场商品9折出售;乙店购物满一千元送一百元的红包;丙店购物满一千打9折,达到一万打8.8折。那么,到底哪个商店优惠幅度最大,购物最实惠呢?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涉及到消费的实际问题和同学们息息相关,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可是又不易找到解决办法,这时我就启发学生们换个角度思考,即怎么才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少花钱这一个前提条件和主要矛盾去下手。这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唤起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通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同学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数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起来更加目的明确,信念坚定。
总之,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一定要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出发,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因势利导,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梁万婷.实施开放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12)
2.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7、8)
3.陆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