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选秀节目的白热化透视青少年受众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选秀节目的白热化透视青少年受众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选秀节目近年来已成为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非常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但是良莠不齐的选秀节目给身心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受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现实而深刻的问题不仅需要电视媒体,还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随着2005年“超女”的热播,选秀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少年的关注。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中最为活跃、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选秀节目的主流受众――青少年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青少年热衷于选秀节目的原因

1.青春期趋同心理“作祟”。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受众群,是选秀节目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对电视选秀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收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爱好和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选手。这些年轻的受众把了解娱乐新动向作为收视的主要目的,对明星的崇拜与模仿是这些受众的主要特征,明星的不同特点和类型、明星的个性与魅力,在娱乐选秀节目中展现得更加真实和自如。

青少年受众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而且处于青春期的这一群体心理状态还不稳定,往往要以一些偶像崇拜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且趋同心理也会助长学生中追星热度。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人际传播的效果非常明显,当一名学生成为某明星的忠实“粉丝”后,就会把有关明星的信息传递给周边的同学。在这里,人际传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需要。如今的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远远大于他们的父辈,老师和家长看重的往往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常常被忽视了。面对堆积如山的书本和作业,学生们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应付;现在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使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娱乐休息时间去学习乐器、书法等技能,为的是能成为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选秀节目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放松自我的机会,看选秀节目不用动脑筋、不用太投入,只要放松自我就好,因此获得了部分的解脱。

3.相对优越感、虚幻英雄感和替代性满足。选秀节目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相对优越感、虚幻的英雄感和成就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相对优越感是在比较中获得的。比如某学生成绩不理想,音乐方面的才华却被老师和家长的偏见掩盖,通过看选秀节目,他可以间接“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相对优越感,以便获得心理的平衡。尽管这种优越感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但通过它可以让某些心理得到释放,获得一份精神慰藉。

与相对优越感相辅相成的是一种虚幻的英雄感或成就感的获得,它是将观众自己等同于选秀角色,将选秀角色转化为自己来达到虚幻的英雄感。青少年对偶像进行疯狂的追求,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签名或一张合影来向同伴炫耀,他们注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角色认同,从中获得了某种虚幻的成就感或英雄体验。

选秀节目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

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选秀”时代,纵观电视荧屏,有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选秀”泛滥成灾, 社会大众深度卷入, 主流价值遭遇危机。二是“体验”千奇百怪, 恶搞大行其道,审美情趣面目全非。三是“真情”扑朔迷离, 绯闻隐私甚嚣尘上, 公共平台失衡倾斜。四是“主持”标新立异,夸张怪诞,冒充前卫。

选秀节目的利弊问题,已成为业内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选秀节目的初衷固然是好的,只是随着类似节目的增多,模仿抄袭的也越来越多,其文化品味也随之越来越低俗,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似乎越来越薄弱。与此同时,迷恋选秀节目的青少年受众价值观也逐渐扭曲变形。

网络游戏容易上瘾,追星也一样。青少年由于迷恋偶像而学习下降,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事例比比皆是,2006年的杨丽娟事件更是引发人们的关注。做“一夜成名”明星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于是他们逃学,向父母要钱买偶像的演唱会门票,无论自己是否具备明星素质而盲目报名参加选秀节目的现象愈加普遍。选秀节目该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只是媒体一方的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但是媒体的责任首当其冲。娱乐是电视选秀节目最重要的功能,电视节目制作者制作节目是为了通过观众提供娱乐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而观众收看节目则是为了从节目中获得所需要的娱乐。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必须置于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之下,必须以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作为最基本的标准。电视从业人员应当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加强自己的知识底蕴;管理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让低俗远离荧屏。前些日子,国家广电总局叫停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并且规定省级卫视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选秀节目,便是监管部门大力监督的有力佐证。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学校和家庭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应当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满足青少年的审美需要并使其最终形成对于美的理性观念与判断。

全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政府要发挥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统筹安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不受侵犯,运用强制手段对各种媒体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一定的技术控制媒体的负面影响,从而营造起良好的教育大环境。政府应积极运用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来加大对不良传媒内容的控制力度。

结语

电视选秀节目如同所有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在当今社会中应该不只是电视台赚取利润的工具,它同时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作为电视人,一味模仿和复制国外的选秀节目不仅体现为创新性的缺乏,而且也可能带来一种排异反应。对于中国的选秀节目来说,深入理解节目规律,认识到它将要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发挥的引导作用,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娱乐伦理的前提下提高节目的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平,摈弃恶俗和消极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受众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选秀节目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态,既为广大受众提供精神产品,也为电视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

2.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月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栏目责编: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