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上福建的理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上福建的理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阴霾的天气里,厦门远没我想像的光鲜亮丽。这个海边的城市首先撞入眼帘的是山,山多且富有,密密麻麻的绿。城市错落有致依山而走,仿佛长在山上的另一种植物,远远望去浑然一体。街道两边,漂亮的榕树随处可见,婷婷伸展着温柔的枝条,一派撒娇模样,全然不似北方的笨梧桐,一到冬天,落光了叶子的枝干瑟缩在寒风里,怎么看怎么像呼天抢地。于是,仅仅一个照面,一个不浮不躁却有几许人情味的厦门就烙在印象里。

对厦门早已心向往之。我喜欢海边的城市,喜欢大海,喜欢坐在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声,享受无所欲求的感觉。虽然世界在那一刻只剩下一半,而喧哗的一半正好被抛之脑后,眼前只有澄明阔大的水天一色。这样的情结不知形成于何日,也许从父母将我生在大西北荒凉的天空下开始。那些高远的云朵下面,每当春天来临,天山的融融积雪就会幻化成闪光的金子在乌鲁木齐河里流淌,少年的我却心境苍凉。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把我生在这里,而不是他们的出生地,那个海边的城市或者那个江南的清秀小镇。多少年后当我一步步回归那个靠近海边的城市,意识里被放逐和流浪的情绪越来越淡漠,却又在自己的籍贯上踌蹰,似乎更愿意提及远在天边的那个城市,那个有“瀚海”的地方。也许血液里已不可改变地沉淀了那里的基因,也许故乡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穿行在潮湿的空气和咸涩的海风里,思绪很容易被一些辽远的东西牵绊着,我盼望见到厦门的海。

云层低低地压向海面,海水浑黄,厦门的海寂寞无声。也许来这里的人只想尽力远眺海峡对岸的岛屿,也许这片海水承载着太多思念和眼泪的缘故吧。这个想法太诗意,我暗笑着自己的多情。看看这边“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大牌子,想想那边相同的发肤形容和语言,仿佛又看到自己的少年时光,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彼此填写在简历表上的籍贯,山东、河北、湖南、广东……那些遥远的地方,陌生而亲切,隔着长长的时空回溯,看到我们的血脉之源。

来厦门怎能不去鼓浪屿,同时闪现在脑海的是那首明快婉转的歌: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因着这首歌,心里早有了关于鼓浪屿的浪漫怀想。如今终于来到面前,远远的它似蹲伏在海里的一头温顺美丽的雌兽。可惜我此行的缘分只能与它隔海相望,只能在想像中领略这个海上花园绿树掩映的奇特建筑,聆听它隐约飘荡的琴声。传说中,佛前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珍惜这匆匆一面的缘分吧,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来一定要在岛上住几日,能在那样一个幽静的住所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该是多么幸福。

麻雀终于在南普陀找到天堂。它们三三两两漫步在寺前的台阶和空地上,一点也不怕人,自在地于游人脚边跳来跳去。我惊异于它们灰色灵动的眼睛,看人凝神专注,仿佛会说话。我猜想那一只的身体里一定住着前世的一个淑女的灵魂,不然它的举止怎会如此优雅,这一只的前世该是佛前的小沙弥吧,你看它一直守在巨大的经柱旁,一脸虔诚。南普陀寺自唐以来香火鼎盛,它的背后青峰秀丽,绿树阴阴,所有建筑依山傍势,精巧别致,现在依然香客盈门,游人如织。寺里寺外,一切和谐天然,水里的鲇鱼和乌龟胖到该减肥。菩萨之地欣欣向荣,连没有叶子的树也缀满红色的花朵。做一次深呼吸,袅袅的香气扑面而来,脚步轻快,身体也变得轻盈。也许我们平时太囿于狭小圈子中的蝇蝇苟苟,沉醉在污浊的氛围里,除了索取还是索取,连呼吸都沉重。此刻,在这让人心存敬畏的佛家之地,心不由地谦卑和感恩,原来自己拥有的是那么多,亲人的笑脸,家人的健康,成为我们双手合十闭目在佛前唯一的心之所系。

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只有说不出的默契,爱一个城市亦然。从爱上它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俘虏,无论在传说的古代,今天还是不可知的明天,我们只能是它匆匆的过客,而它,永远在我们的梦寐里。

在去永定的路上。给远方的他发出这条短信时,已不知多少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要再翻多少山呢?这里山多得令人绝望,却成就了一块天然的避世宝地。永定土楼的主人―客家人,1000多年前,正是从中原的黄河流域,一次次因战乱避祸不断迁徙,一直向南,最后走进了这片群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客家人是相对于当地土著而言,或圆或方的土楼是他们特有的民居。

进得土楼,已然两重天下。视线随屋脊线盘旋而上,圆形的天空下,恍惚间仿佛置身古罗马大剧场。导游介绍,土楼建筑暗含八卦玄机,每卦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还有隔火墙。回廊门楼张贴的对联,鲜艳的色彩配合祖堂屋顶上的苔绿,相谐和拍。那些一模一样的房间现在已门扉紧闭,寂寂无声。

同行的人问,愿意在土楼生活吗?答曰几天可以,长久不行。土楼再精巧,可群居的生活毫无秘密可言,土楼再安全,对于生性浪漫喜欢自由的人来说,却有着囚禁的意味。内敛含蓄的中国人似乎在土楼间寻找到自己个性的投影,不断忍耐和退让,蜗牛壳般的土楼真的是最后的归宿吗?

穿行在大大小小的土楼之间,常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弯弯的小河还是当年的那条吧 ,它依然不紧不慢地流着,看惯人世沧桑。当年它的岸边定有女人哼着山歌捶打衣裳,而今河水浑黄,像老人的浊泪。坐在那棵据说已经四百高龄的榕树下,时光仿佛停顿不前,天上的闲云静止,地上的青山不走,连坡上的水牛也懒洋洋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土楼里的热闹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还生活在土楼中的老人叹道,年轻人不愿意住土楼了。他们的心像蒲公英一样四处流浪。

空壳似的土楼,以固定的表情遮掩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已成历史,忘记的天性使人们只记住想记的事,土楼却想做一个全心全意的见证。